卡塔尔

见信如见面


最近追了一档综艺节目,甜齁的《我们相爱吧3》,本来去看的时候,是被王鸥的一段话打动,她说自己很难打开心扉,遇到爱情很难很难,当时觉得跟自己很像。

慢慢发现,在追的过程中,被“无尾熊”CP圈了粉,看到他们的时候,满满冒着粉红色的泡泡,让散发着单身狗气味的老夫的少女心顿时也年轻了一把。

节目完结了,惹得我一把鼻涕一把地默哀半天,感动的不是他们俩秀得太真实,而是潘玮柏写给吴昕的五封信,每一封都主题明确,认识过程中的点滴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难怪吴昕被奉为影后级别的洒泪表演圈粉无数,可真实的感觉何须表演啊!

潘玮柏作为一个ABC,时常说出来的却是“内人”这样的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他说:相信文字的力量。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档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当中,也是以阅读文字火了起来。我追的并不多,但是每一次看,都会沉醉于那些带着感情的文字里,不哗众取宠,不矫揉造作,在各种博人眼球的综艺泛滥的时代,见字如面让我感受到一点来自久远的历史长河的故事。

信件类的阅读尤其多,有张爱玲写给王家卫的信件;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蔡琴写给已逝去的杨德昌的信,以及走火微博的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等他们的精彩演绎让这些信件以鲜活的听觉形态拨动了观众们的心弦,这种感觉对于身处即时通讯时代的我们,已经遥远得相当陌生,但又因陌生而更受触动。

尤其喜欢归亚蕾老师的阅读,声音平时又沉静,感情平缓的如山涧的小溪,但是每一个字又那么有力量。当她读到蔡琴写给杨德昌的信:细数他一生共完成了八部电影,在我们生命联集的十年中,我竟见证了一半……

心里的某个东西被唤起,眼睛不禁湿润,那种经历过多少沧桑后的淡然,走过半身,没有怨言,那种藏好所有过往在余生慢慢品尝的从容怕是常人做不到的吧!

我很喜欢《喜宝》这部小说,大概是上高中的时候看的。在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亦舒,然后几乎读完了亦舒在内地上线的所有作品。

每年,《喜宝》都会被我翻出来看两三遍,它就像深爱的那个人,怎么都看不够,然后就看了又看,还是不够,翻出来一看再看。

感动一个小细节,还是姜喜宝给勖存姿写信的那一段描写。她给他说最近的功课很好,学校发生的趣事,家里的钱够花。瞧瞧,提起笔来,写到的每一件都是小事,想告诉读信的那个人生活的点滴。

而读信的人,往往是值得被信任的,因为你相信我,所以给我写信。所以,我更要慎重地给你回信,勖存姿放下生意,亲自给喜宝回信,每一件小事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尽管很多见面的时候是剑拨弩张不欢而散的,但是信里面字字句句中的那个人,是多么深爱自己的呀!

在文字中,我放下我平时的嚣张气焰,你会在书信中看到我的可爱;我放下我日常的琐碎愁容,你会在字句中看到我对你的思念;我舍弃我表象的五官,你透过我内心看到我的三观。

跟工作相关的往来信件,是跟上下级或者平级之间的工作情谊;与朋友闺蜜间的情感互诉,是友谊的证明;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相告,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安稳。

当然,被说得最多的,还是情书,爱情的需求比其他其他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所呈现出来的文字更加迷人,也是我们在诉说的过程中,花心思最多的,大家的作品,流传最多的也是情书。

有书信固然是好,而没有来信是不是一种孤独呢?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一个人,一句话找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而有一个对象可以往来书信,并不孤独,是幸事,是饱腹后精神上最大的满足。

在过去,我们只有纸笔,传递真情的常常是笔下的文字,才有了妙笔生花的意趣。

后来,我们开始有电报,有广播,有电话,有手机,有







































白淀疯
白殿风用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jj/4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