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林毅夫美国压制下,中国的底气挑战和后劲


只要保持定力、利用好优势因素,坚持改革开放,不管外部条件如何恶劣,中国巨轮,依然能够乘风破浪。

——林毅夫

文/巴九灵

在国际上,流传着这样一个“魔咒”:

当一个国家的GDP达到美国的60%,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会在“美国至上”价值观的驱使下,对挑战者痛下杀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逐渐强大,GDP一度达到美国的60%,随后,美国对日本展开了一系列制裁和打压措施,如今日本的GDP只有美国的24.3%。而苏联和美国对峙了几十年,但是最终也落了个被迫解体的下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1.8%,而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已经在合作的基础上,多了一份竞争和对抗。

中国能否抵御美国的压制?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出生于中国台湾地区,独自横渡海峡的金门连长林毅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归国的海归经济学博士,林毅夫长期以来都是备受倚重的“中南海经济智囊”。他立足中国国情,对中国现象有独到的见解,他也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具有国际视野。在他的新书《论中国经济》中,我们能站在他的视角上,详细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也能够借助林教授的智慧,瞥见中国经济的一角未来。

01.中国的底气

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预计在年超过美国,成为经济总量最高的国家?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底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开放经济。自年开始,中国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在农业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民积极性,又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重新建立和外国的经贸联系。

◎第二个则是宏观相对稳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它们的转型很大程度地受到了“新自由主义”影响,这种当时的主流思想倡导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

然而,以苏联为首,遵循这种转型策略的国家几乎都遭遇了挫折。因为“新自由主义”忽略了对那些资本密集、技术先进的重工业的补贴和保护,而离开了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这些企业就很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溃败。

但是中国却不一样,在转型中,我们实施的是“双轨渐进式转型”策略,对于传统的钢铁、汽车等重工业和一部分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我们给予补贴保护,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而对于服装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民营企业,中国又秉承了开放的态度,给予民营企业家追求个人财富和价值的机会。

所以,尽管在西方经济思想看来,双轨制是离经叛道的策略,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让中国稳定地迈过了转型门槛,而在中国之外,越南、毛里求斯等国家,也正是靠着这种双轨制,成功转型。

从理念和制度上的不断摸索到全面领先,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底气。

02.中国的挑战

中国经济正遭受哪些威胁?在作者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两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是新冠肺炎疫情。年1月开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各地停产停工,消费下降,经济停摆。尽管政府较快地控制住疫情蔓延,经济迅速恢复,但德尔塔等高威胁变种病毒的出现,以及无法预判的疫情封控措施,都会对中国经济正常运转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大挑战是中美摩擦。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就通过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试图缓解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随着拜登政府公布了《年战略竞争法案》,美国继续对中国在科技领域进行制裁和打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们要看到,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当它在“美国利益至上”的策略下不断对中国实行压制,中美关系就必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必然会在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背景下继续向前发展。

03.应对和发展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化解这些挑战?

在林毅夫教授看来,想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定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

直到年,中国每年还有8%的增长潜力,可以实现每年5%~6%的增长,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十九大”的构想,年,中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50%,那么到时候的美国,就会“心悦诚服”。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日本右派心里很不舒服,开始制造钓鱼岛事件,中日关系紧张,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力发展,中国GDP达到日本的2.8倍,中日关系反而走向缓和,所以,埋头发展,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和美国的6.2万美元、欧洲的4万美元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意味着我们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还有巨大空间,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发挥“后来者”优势,进行追赶。

况且,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可用的政策和手段非常多,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是按照新发展的理念,以国内大循环为发展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就能在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十四五”期间的稳步增长。

从宏观上看,我国政府的负债占GDP比重只有60%不到,而发达国家的负债占比普遍超过%,这就意味着我国财政政策拥有更加充足的利用空间,这足以支持政府实施像减税减费、金融支持等一系列帮助经济发展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制造、5G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如果我们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很快就能够利用国内市场,发展规模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在作者看来,只要保持定力、利用好优势因素,坚持改革开放,不管外部条件如何恶劣,中国巨轮,依然能够乘风破浪。

04.后记·新结构经济学

你是否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大师之前一直诞生在欧美国家,而从未出现在中国?在作者看来,当英国引领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学家较好地解释了英国经济现象,所以大师辈出,而当美国成为世界中心时,美国经济学家也开始崛起。而如今,世界经济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但是光靠旧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完美地解释发生在中国的新经济现象。

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用中国的道路去引领世界经济学的理论思潮。在书中,林毅夫教授再次阐述了他的“新结构经济学”,回答了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如何利用它来研究中国经济,怎样做研究等问题。

在“西天取经”无法为中国发展提供更有益的指导的当下,中国应该打破囚笼,寻找一套属于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所以,如果你想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经济现象的背后逻辑,那么非常推荐你阅读林毅夫教授的这本《论中国经济》。

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中国理论的时代。

主题策划

徐涛

音频策划

王振超

音频运营

常秀娟

主编

郑媛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jt/124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