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李家成周子淙探析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由盛而衰


刘云涛 https://m.39.net/pf/a_4305593.html
                            

引子

海外军事基地对于一个全球性大国谋求世界范围的利益,维持其对其他地区相对权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海外军事基地在大国投射军事力量、迅速干预地区性事务、维护海外利益、体现国家意志等各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历史上曾经最强大的全球性海洋主导霸权国,英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演变和发展深刻体现了其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见证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因此,从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角度探索英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对当今我国海洋军事和战略部署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国家权力的海外延伸,海外军事基地对于大国尤其是全球性大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海外军事基地的设立与维持,彰显着一国的实力和决心,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本国权力和利益。探究海权大国——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演变与发展,首先应该明确影响海外军事基地部署的因素与条件有哪些方面,更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和条件是如何具体地影响海外军事基地的选择,等等,这将为我国未来的海外军事基地的部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海权崛起的基础

一般来说,英国的全球战略是以海权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可以借用美国海军战略思想家阿尔弗雷德马汉(-)在海权论中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即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和政府特点来分析英国海权为何能够称雄世界的条件。

首先,地理位置。英国作为一个岛国与欧洲大陆隔英吉利海峡相望,它可以完全将注意力集中于海洋而非阻止陆上邻国对其自身领土安全的威胁,虽然历史上欧陆国家都对英国有所垂涎,但水体阻碍力使得英国相比于其他陆地国家更有利于自身的防卫。英国的地理位置本身不仅可促进海军力量集中,而且还能占领战略中心,并成为抵抗其可能的敌军进攻的基地,同时其控制了一条重要水路,即英吉利海峡。这就使得英国控制了欧陆沿海国家海上贸易的通道。

第二,自然结构。英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很多条件良好的深水港口,也有着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这就有助于英国发展海上贸易,同时将货物更快地运送到本国及其他地区。

第三,领土范围。领土范围需要同人口、资源和其他权力要素相适应。领土面积过大、海岸线过长,使国家的防守密度过低、危险性增高。而英国的岛国特性与领土范围极其适应,国家面积不大,有足够的权力覆盖全境。

第四,人口数量。英国有着很多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和先进的海洋技术资源。英国的航海人口储备充足、经验丰富。并且,英国的造船技术和海上军事实力的革新与发展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五,民族特点。英格兰人是航海民族,他们热爱海上贸易,对海洋和海外利益有着很强的向往和热情,同时有着海一样广阔的胸怀和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坚忍不拔的精神,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海洋商人同英国海军的结合,再加上对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最终促使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最后,政府特点。英国政府作为英国海洋霸权的领导者和实施者,从一而终地保持了相对正确和完整而又连贯的海洋战略。都铎王朝时期,两代君主亨利八世与伊丽莎白一世为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英国海军之父”的亨利八世创立了英国皇家海军,推行了全面的海洋战略。而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此之前已经为英国的海军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政府更是或明或暗鼓励海盗行为,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英国海上权力。伊丽莎白一世领导皇家海军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从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为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并贯彻下去。

上述多种因素促使英国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特殊岛国环境,进而以海权作为帝国的根基和发展方向,建设海洋性全球帝国。英国的本土、自治领、殖民地和附属国星罗棋布于全球各大战略要地,构成了一个具有高度军事价值的全球战略网络。

二、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历程

作为帝国之锚,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由盛而衰”的嬗变是大英帝国兴衰沉浮的真实写照,是英国在全球军事威慑力和战略影响力消长的“晴雨表”。日不落帝国的日落西山,标志着一个帝国的终结。

18世纪以来,英国凭借其无可匹敌的经济实力和纵横四海的皇家海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海外扩张,拓展其海外贸易并夺取殖民地。权力与金钱在帝国内互相裨益、与日俱增,帝国扩张的步伐加快。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英国需要控制被视为“帝国生命线”的海上战略要道及其以阻止其他国家谋求优势主导的海权,从而巩固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为了维护帝国的海外利益,英国在海外部署了众多的基地,成为帝国的“战略前哨”和“扩张触手”。海外军事基地,也由此成为英国巩固全球领袖地位和阻止其他大国谋求海权的“桥头堡”。

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扩张期(18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爆发)的网络化、收缩期(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的集中化和衰退期(冷战结束以来)的小型化三个阶段,呈现出面-线-点的萎缩。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的英国全球战略分别是以夺取海上霸权,维护殖民地利益以及保持全球领导地位为目标的进攻战略;以维持帝国生存、最大限度保护本国利益以及追随美国以期减少成本和投入为目标的防御战略;以重塑大国形象、保持一定规模军事存在以及转换发展合作模式和思维为目标的重点介入战略。

(一)扩张阶段的进攻战略

从18世纪至二战爆发是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扩张阶段,也是英国海权称雄世界的时期。随着英国海权逐渐达到顶峰,英国逐渐建立了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国”,并成为世界海洋强国。此时的英国海外军事基地遍布于世界各地,极大地便利于迅速采取军事行动。在此之前,从英法百年战争经英西战争到三次英荷战争,奠定了英国海权兴盛的基础。

由于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战败,使得英国不得不退回本土,放弃了谋求欧陆霸权,然而在海军建设方面则取得了辉煌成就。英国的海上殖民探险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年6月,亨利八世登基后在泰晤士河河口建立了大型造船基地,使得英国造船工业和海军技术迅速发展。亨利八世由此得名“英国海军之父”。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在她主政的45年间,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年,英国著名的私掠船船长、航海家和政治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Drake)率领英国皇家海军战胜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由此一跃成为欧洲海洋强国。在17世纪70年代,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彻底击败荷兰,夺取了欧洲海上霸权。自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主要沿大西洋向非洲南部、经地中海-红海-亚丁湾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这两条线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在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可以说是以殖民地为基础的,殖民地就是军事基地。

年,英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后,向地中海东部进发,相继在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建立军事据点。年,以《巴黎和约》的签订为标志,英国放弃北美殖民地和重商主义经济,进入到以东方尤其是以印度为主要目标以及控制海上交通要道的新殖民形式和以拓展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经济。海外殖民地通常都是海洋中的战略要地,它们既为皇家海军舰队提供补给基地,也为英国商人提供贸易据点和前进的基地,从而能够连点成线,帮助新生的大英帝国控制全球海洋。

在扩张阶段,英国海外军事基地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不断取得而不断增多,也有助于英国控制和拓展海外殖民地。这一阶段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密度大、遍布全球,控制着世界主要海上通道和贸易线。从年到年,英国不仅占领了荷兰在开普敦和锡兰的殖民地,而且夺取了赫尔戈兰、爪哇、特立尼达、塞舌尔、马耳他、毛里求斯等地,还扩展了其在印度的殖民地。为了确保通往东方的航线的安全与畅通,英国在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好望角、毛里求斯直到锡兰建立了一系列海外基地。截至年,英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的海外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达13万处左右,远超国内的4万处。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结束时,通过获得德国殖民地,大英帝国的领土广布四海,达到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英国建立了规模达40余万人的海峡舰队、地中海舰队、大西洋舰队以及远东舰队,力求保卫本土和帝国领土以及海外领地和贸易线免受攻击。英国海外军事基地总数达上千处,星罗棋布于世界各地,控制了海上交通要道与贸易航线,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年6月,英国决定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枢纽新加坡建立海军基地,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维护英国在远东的权益。新加坡基地是英国耗费巨资修建的“海上马其诺防线”,拥有较强的防御体系,使英国海军能向远东迅速派出一支大舰队。受制于本国军费的拮据,新加坡基地的建设一再延宕,很多设想停留在纸面上。这反映出英国“野心不小、手段有限”,在远东极力避免刺激日本,甚至向日本求欢。年,13万驻新加坡的英军不敌6万日军的进攻,撤退时炸毁了该基地。年9月太平洋战争结束,英国回到此地,重建了新加坡基地。

年5月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德国潜艇展开袭击舰船的“吨位战”动摇了英国海上强国的地位,导致英国进口锐减。由于护航舰艇严重短缺,英国皇家海军不再是海上航运保护神。有鉴于此,9月2日英国与美国达成不平等的《驱逐舰换基地协议》,该协议是有限且有偿的军事援助,美国用50艘旧驱逐舰交换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海外基地九十九年的使用权。纽芬兰的阿瓦朗(Avalon)半岛和百慕大的基地无偿给予美国。对此,美国以10艘快艇答谢。英国将这些旧驱逐舰改装后全部用于大西洋的反潜护航作战,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海军取得大西洋之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英国寻求通过此法将尚处中立、国内孤立主义势头强盛的美国发展成抗衡德国的战略盟友。

英国的世界海上霸主地位和“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直至二战爆发才被打破。英国海外军事基地总数达上千处,星罗棋布于世界各地。虽然受到了一战的冲击以及美国对其霸权的挑战,英国还是保持着全球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和规模上的优势直至二战爆发。这一时期,可谓是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全盛期。二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军事实力,严重动摇了海外帝国的根基,大大缩小了其基地网。

(二)收缩阶段的防御战略

从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约为50年的冷战时期,是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收缩阶段,其数量和规模都大大缩小。在一战结束至二战爆发的20年休战期里,英国的海上霸权和全球性领导地位在逐渐衰落,英国力图通过“小而精”的海外军事基地部署来维持其有限的全球大国地位。一战后,于维多利亚时代建立的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彻底崩溃,自治领、殖民地的独立倾向不断增强,但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才使得英国勉强维持着世界头号强国的头衔。

二战对于英国打击极其巨大。二战爆发后,英国本土受到了德国严重的威胁,英帝国摇摇欲坠,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二战结束后,英国元气大伤、国力空虚,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受到极大削弱,皇家海军规模急剧缩水,已无力维持庞大的海外帝国及其殖民地和海外军事基地,不得不将其海外军事基地收缩至一些关键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线上,以扼住咽喉部位,保持在地中海、大西洋、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针对苏联的潜在威胁进行有效防御和部署。年至年间,由于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不复存在,英国政府不得不从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撤出军事力量。

20世纪50年代爆发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加速了英国庞大的全球帝国体系的土崩瓦解。为了维护其迅速崩溃中的殖民帝国和全球军事基地网,英国将由地中海延伸到印度洋至北加里曼丹一带视为其生命线,并将一半以上的“战略后备兵力”驻在海外。亚丁扼守红海通向印度洋的门户,在英国军事基地网中占有枢纽地位,设有司令部和海空军基地,既与东非的英军基地遥相呼应,又与波斯湾内的巴林岛和阿拉伯海北部的马赛拉岛成掎角之势。

并且,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以及可能席卷欧洲的危险,防止美国回到“孤立主义”道路上去,培养英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感”,英国还与美国积极进行合作、建立特殊关系,将在二战中的英美海军战略合作逐步延续到了战后,希望通过借助美国的力量、充当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排头兵”,来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海洋大国地位,以此减少投入,倾向于“搭美国的便车”,从而延缓其衰落。

年上半年,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就实施远距离飞行训练计划、B-29型“超级堡垒”原子弹轰炸机常驻英国达成协议,美国由此可于承平时期在英国领土设立军事基地,美国战略轰炸机中队进驻英伦三岛。英国则向美国驻军提供军需品、物资和设备,以修建军事工程和基建项目,或直接将本土机场作为军事基地转交美军使用。美国在英国有26个空军基地、军需站、给养站和供给中心。英国还把塞浦路斯、安梯里士和利比亚、马耳他岛的基地让给美国,并与美国共同建立一些联合海外的军事基地,如在迪戈加西亚岛、阿森松岛的军事基地。因而,二战可以被视为英国海上霸权衰落的关键转折点,其霸主地位逐渐转移给了美国。

英美两国同文同种,拥有相近的海洋文化、紧密的血缘关系和历史渊源,致力于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与全球自由贸易,确保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通畅,构筑稳定的国际秩序和繁荣的国际市场。这些都构成了英美特殊关系和大西洋联盟的战略基础。但英美海洋联盟是不对称的,英国国势衰弱,对美国严重依赖。

新加坡基地是帝国远东司令部所在地和远东地区最大的综合型基地,驻军新加坡才能确保帝国的远东战略地位。当然,英国基地也是新加坡安全的唯一保证,还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持。二战后,新加坡岛内兴起多个反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运动,英国通过操弄新马合并继续无限制使用新加坡基地。但财政拮据乃至不堪重负,国内要求减少军费开支和海外驻军,英国在百般无奈中放弃新加坡基地。年英国决定将在年底前撤走苏伊士运河以东的所有海外驻军,分批关闭在也门、新加坡、波斯湾等地区的军事基地。英国撤离新加坡基地,淡化了外部势力的影响,缓和了新马紧张关系,促进了新马防务合作、马六甲海峡安全的内部合作及东盟合作,褪去了新加坡的殖民地形象,促使马来西亚提出地区中立化主张。

(三)衰退阶段的重点介入战略

冷战结束以来,苏联威胁消失、对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等原因促使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规模进一步缩小,进入了衰退的“小型化”阶段,仅剩下8处:塞浦路斯、伯利兹、文莱、直布罗陀、福兰克群岛、加拿大、德国和肯尼亚等。尽管英国海外领地和防御设施的规模不断缩小,但英国政府仍不断重申一种永不完全退出并时刻保持全球性前沿存在和介入的战略文化。英国开始奉行以重塑大国形象、保持一定规模军事存在以及转换发展合作模式和思维为目标的重点介入战略。它是防御战略的延续和发展。

英国依然抱有帝国雄心,希望“引领世界、成为正义之师”,重振“日不落帝国”的赫赫声威,挽回“江河日下”的颓势。英国海军遂提出重建“全球舰队”的发展战略。这支“全球舰队”将以2至3艘中型航母为核心,保持核潜艇的传统优势,积极发展大型驱逐舰和两栖登陆舰,着重提高远洋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对陆打击能力。

另一方面,英国加强英美在海外军事基地、情报共享方面和反恐等领域的合作等,同美国一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重塑大国形象,对外进行有所侧重的干预。冷战结束后英国更是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通过加强与欧盟、英联邦以及北约的合作,希望继续发挥世界大国作用。英国海外军事基地充当了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急先锋”。

虽然英国与美国相比,甚至相较于中国和日本,其综合实力已明显落后,但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其与英联邦的亲善关系也使英国在西方世界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仍力图在一些战略支点地区保留军事基地,使之能够向其周边投射军事力量。

目前,英国海外军事基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遥远小岛上。英国方面将其规模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基地称之为“永久性联合作战基地”。较小一些的海外军事基地,则位于南大西洋上曾经与英帝国有着密切地理和历史相关性的海外领地之上。永久性联合作战基地包括位于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罗陀军事基地、位于塞浦路斯的两处主权基地、位于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基地以及位于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这四处主要海外军事基地承担着宣示英国主权、防卫英国海外领地和向周围地区投射英国权力的任务。位于直布罗陀的海外军事基地是英国最早建立的海外军事基地之一,是自英国本土伸往亚非地区的第一个中继站。

自年英国获得直布罗陀的主权之后,其一直在地中海和南大西洋的相关事务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一片裸露的石灰岩岛上,扼守着地中海西部通道的咽喉。这片领地拥有着一座空军基地、直布罗陀英国皇家空军和一座皇家海军造船厂。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驻军人,直布罗陀也驻有北约部队,驻军人数约人。年,英国皇家直布罗陀团(RoyalGibraltarRegiment)取代步兵营驻守直布罗陀军事基地。

年,英国与塞浦路斯签署《军事基地协定》(TreatyofEstablishment),英国对塞浦路斯岛上的亚克罗提利(Akrotiri)和德凯利亚(Dhekelia)两处军事基地拥有主权,这两处基地是英国的“飞地”。作为英国最大的海外主权母基地,塞浦路斯基地部署着联合信号台,主要任务是维护英国在地中海和中东的利益,为英国在阿富汗以及在中东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提供后勤保障。冷战结束后,英国驻军人数不断缩小,但继续在联合国框架内向塞浦路斯派驻人左右的维和人员。

年英国与阿根廷爆发马岛之战,英军以阵亡人的巨大代价守住了福兰克群岛的军事基地。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部署了人陆军、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主要影响南大西洋和南美地区事务,特别是针对阿根廷。英国驻军集中在普莱森特皇家空军(TheMountPleasantComplex)周围,包括军队各部门,尤其是第飞行皇家空军(4架台风战斗机)、第飞行皇家空军、45型驱逐舰或23型护卫舰、克莱德号和名英国陆军人员。在关键位置还有预警和空域控制雷达站以及由海军年运营的深水港——东湾军事港口。

迪亚戈加西亚既是英国在印度洋的领地,也是英美联合基地,主要用来向中东地区投射军事力量。尽管迪亚戈加西亚的海军支援设施和空军基地设施租给了美国,但英国保留所有权并继续使用。英国驻防部队规模虽小,但却长期驻扎在这片英国海外领土上,被称为“海军党”。除大型的永久性联合作战基地以外,英国还有很多其他“瘦身”了的中小型军事基地和军事训练设施,如在阿森松岛、巴林、伯利兹、文莱、加拿大、德国、肯尼亚、尼泊尔、沙特、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新加坡、百慕大、蒙特色拉特岛、缅甸等地都保有柔性军事存在,主要执行军事巡逻、训练和演习等临时性任务。

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主要功能也从发挥保护殖民地安全、维护海外领地安全与英国海上霸权逐渐向配合联合国进行维和活动和人道主义救援、开展公共外交、快速介入重点地区事务、提供军事训练与后勤保障等方向转变。保持海外军事基地和维持前沿军事存在仍然是英国介入地区事务和发挥大国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如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英国位于阿曼和塞浦路斯的军事基地就为英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人员、武器支持和后勤保障。

为了维护海湾地区安全与稳定、有效应对中东地区最严峻的安全挑战,年英国海事组织在巴林建立了永久性指挥部。年12月英国在巴林的米纳塞尔曼港(MinaSalmanPort)建立一个永久性军事基地,驻扎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舰只。这是英国自年从中东地区撤军以来首次在该地区获得军事落脚点。英国重返中东并在巴林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既能支持英国当前在中东地区的反恐与反海盗等军事行动,阻止“伊斯兰国”在该地区的扩张和攻击,维护其原油供应和商业运输的安全,又能增强其对中东和世界事务影响力与话语权,还能助力其重建“全球舰队”战略,提高全球军事干预能力。

英国将与美国及北约成员国一道,通过部署海外军事基地,在热点地区承担独特的国际责任。英国在北约和联合国框架内还于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阿富汗、伊拉克、格鲁吉亚、科索沃等地区临时部署了军事力量,建立了小型军事基地。为弥补自身实力不足,英国还积极与法国合作,于年11月签订了军事协定,未来两国将联合组建1万人的远征军,用于维和、搜救和作战。英国海外“小型化”军事基地先后服务于打击索马里海盗、发动利比亚战争、参与海外撤侨行动、遏制反西方政权。

英国国力由盛而衰、基地规模由大到小,沦为“中等强国”。英国在关键地区维持海外军事基地,有助于快速投射军事力量,维持“世界警察”地位,遏制来自海洋大国、陆海两栖型大国和陆权大国对英国海权的挑战,避免重蹈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近代欧洲列强的覆辙,沦为欧洲地区的“二流小国”。

三、当今英国海外军事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海外军事基地的多寡与增减是一国海权的直观体现。当今英国海外军事基地所存在的问题分为财政经济、军事技术和国内舆论等国内问题和政治外交、国际舆论和道德等国际问题。

(一)国内问题

首先,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面临着经济财政实力的约束。经济是一国立国之本,有力的财政保障是发展海权的物质基础。海外军事基地费用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前者包括海外基地的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以及支付给基地东道国的基地租金和日常管理费,后者则包括因海外军事基地部署恶化了安全困境、导致与潜在冲突方的安全博弈升级,从而不得不向基地东道国提供援助、扩张军备甚至卷入冲突而间接增加了国防预算成本。因此,海外军事基地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资源消耗体,只有有着强大经济实力、坚决财政保证、广泛全球利益的大国才有能力建造和维持。

自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还未完全从危机中恢复,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虽然步伐比较平稳,但仍没有余力大力发展海外军事基地及相关武器装备的部署。英国脱欧进程缓慢,影响了英国与欧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年英国经济总量为亿美元,比法国少了97亿美元,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地位被法国以微弱的优势取代。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全球军费开支分析报告》显示,年英国军费支出达到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七,仅占全球总军费支出的2.7%。军费上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英国海外军事力量的打造、发展和投射。

其次,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面临着军事技术的限制。军事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使得大国将其权力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通过海外军事基地投射到全球,这也促进了更为先进和高端的武器装备更快速更有效地部署到各利益相关地区,从而增强基地的威慑力和辐射力。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决定了海外军事基地建造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为军事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保证,体现了大国的制造业和工业化的高水平。仅仅是维持数量不少的军事基地的存在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使得英国用于研发和建造新型武器的资金占全年军费的比例大大减小。以年为例,年英国GDP总量2.86万亿美元,虽然军费开支为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美国第一,中国第二)、北约国家第二、欧盟成员国第一,比第四名的印度多了30亿美元,比俄罗斯多了近50亿美元。但海外基地和驻外军事人员消耗了大量的国防预算,严重拖累了英军自身的发展。研发投入不足、武器装备建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严重滞后等军事技术问题又反作用于军事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再次,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面临着国内舆论的消极影响。英国两大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因是否需要大规模重整军备和增加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如何在新时期发展英国军事等问题而争论不休。社会舆论也因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军事政策态度不一,分化严重。英国脱欧问题更是将政府和社会的注意力分散到解决是否脱欧、如何脱欧等矛盾上,使得政府无暇顾及海外军事基地的建设。

(二)国际问题

首先,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面临着政治外交障碍。基地东道国往往从政治、经济和安全角度综合考虑是否接受大国的军事基地部署。基地部署国与基地东道国就基地部署相关问题进行磋商与谈判,基地部署国获得基地东道国的同意与支持最为关键。二战结束后,曾经的英国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建立了政体形式不同的民族独立政权,对外宣示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这些政权和政府对基地主权归属问题极其敏感。基地部署国通常需要通过提供政治诱压、安全保障、经济补偿,来换取基地东道国对他国在本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善意,但也会带来基地东道国对大国程度依赖性的加深和自主性的丧失。因此,英国想要保存、拓展和建设海外军事基地,就必须处理好与基地东道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其次,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发展面临着国际舆论和道德问题。海外军事基地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国际合法性的支撑,国际舆论的认同和国际道德的符合是国际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在他国领土上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不仅仅涉及基地东道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也包含了对基地东道国周边国家影响、对其他大国造成的冲击和示范效应、对部署地区的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国际舆论对海外基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伦理道德层面对部署国普通民众人权的保护、对基地部署后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及后续影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jt/124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