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aLovell自称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所以她工作在伦敦,却还一直居住在生活了十几年的剑桥。幸好她在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的教职工作不算太忙,每周有两三天乘一小时的火车到伦敦上班即可。其他时间她就躲在剑桥写书,做翻译以及带孩子。
或许这正是她无比高产的秘密。从年翻译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开始,她基本每年出一本译著或者专著。最新的一本,是企鹅出版社在这个月出版的鲁迅小说全集,名为《TheRealStoryofAhQandOtherTalesofChina》(阿Q的真实故事及其他中国传奇)。这本书和她在年翻译的张爱玲的《色戒》一起,都收录进了象征荣誉的“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classics)。在此之前,中国现代作家之中只有钱钟书的《围城》于年被收录,但却没有采用新的译本。
这是鲁迅的所有33篇小说第一次被整体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包括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他在年写作的古文小说《怀旧》。JuliaLovell说鲁迅代表了一个“愤怒、灼热的中国形象”,任何一个想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都无法跳过鲁迅。他像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一样,备受尊崇却在今天有点受到冷落。这次翻译鲁迅,给了她一个最好的机会重读鲁迅。虽然,阅读鲁迅的小说,那些黑色的故事经常让她觉得悲伤,不忍卒读。
巧合的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正是她人生看的第一篇中文文章。那时她还是初入剑桥就读于中文系本科的女生。大一那年圣诞前夕,她在家看电影,有一集讲詹姆斯?邦德到了日本,当被问到他是怎么学习日语这些东方语言的,邦德回答说:“我在剑桥就学了!”这使JuliaLovell大受震动。她和神奇的邦德终于有共同点了,那就是在剑桥学东方语言!
或许这种偶像的力量使她对中文的兴趣大增。中文课的老师给她起了个中文名叫蓝诗玲。那时,她又对太平天国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中国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中文。年本科毕业后,JuliaLovell到了南京大学交换学习一学期。在那里她确定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研究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情结。年,她再次来到中国,这次她是到北京做自己的博士题目采访。也就在这期间,她写信给韩少功,说要翻译《马桥词典》。韩少功意外之余,表示同意并“警告”说,由于有太多的湖南方言,翻译将会相当困难。
但是JuliaLovell看似轻易地跨越了这些方言的障碍。韩少功甚至带她到湖南乡村看了马桥的原型。年,《马桥词典》的译本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西方世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mj/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