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我初中时,突然掀起一股名著潮,书买了不少,只有张爱玲的读下去了。小女生嘛,当然爱读言情小说,最好是有情节,超玛丽苏的那种。
所谓名著,大多与这些特质背道而驰。张爱玲的小说不一样,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意淫出玛丽苏的味儿。尤其是《倾城之恋》,简直是超级玛丽苏的大逆袭之路。
女主角叫做白流苏,光名字就充满了强烈的白莲花气息,又有童颜加持——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颔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关于重要背景——身世,作为超级玛丽苏,光悲惨是不够的,必须得在光环之余透出点不幸,苦难之间夹杂着另类。
白家曾经是世家大族,抗战期间,家道中落,移居上海,靠变卖家产维持十几口人的生活。这一点贵族经验算是光环,意味着白流苏得穿旗袍,举止不俗,有大家小姐风范。不幸的是,在s,作为28岁的大龄女青年,她还窝在家里吃闲饭,据说已经吃了七八年了,以至于上至她妈老太太,下至仆人丫鬟,没有人不嫌弃她。
没嫁过人也就算了,世家小姐再不济也能勉强配个新兴中产阶级。可她是离了婚的,21岁就毅然决然跟她的大富豪老公拜拜了,理由在当时有点另类——家暴。现如今都有不少妻子陷入家暴的陷阱,白小姐离婚的举动在当时来看是相当超前了。
这就是我当年读到的白流苏,28岁,童颜,难嫁,遭嫌弃的单身小妇人。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回到她突然病故的前夫所在的豪门,给他们守一辈子寡,二是嫁一个病故了妻子带着五个孩子的公务员。她的家人一致逼迫她走第一条路,理由是第二条路行不通,还有谁会娶她?几乎没有人不认为,她这一生已经完了。
命运到这算是底点,该是玛丽苏逆袭的时刻了!
白流苏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白宝络,25岁,待嫁闺中,有人给介绍了一位完美对象:32岁,英国长大,父母双亡,继承万贯家财。简直是霸道总裁中的极品!这位范柳原先生回国后,惹得无数太太死乞白赖把女儿送上门,硬要推给他,勾心斗角,各显神通。以至于白家人自惭形秽,觉着太高攀了。
为了这次相亲,白家上下使出浑身解数,把所有的珍奇异宝,金丝绸缎都搬到宝络身上,务求一鸣惊人。前去观战的穷酸白流苏只捡了一件白色素纹旗袍穿在身上。
如我们所料,开始反转,玛丽苏光环突然附体白流苏。见惯大风大浪的范柳原偏偏没看上初出茅庐、珠光宝气的白宝络,而是一眼盯上不施粉黛、充分中国风情的白流苏,一口气邀请她跳了三支舞。白家众人大跌眼镜、瞠目结舌。
一见倾心之后,范柳原去了香港,仍对她念念不忘,派人找了个理由将白流苏接来,一路出资让她乘头等舱,住浅水湾饭店,出入上流社会的各种精致场所。
霸道总裁不只多金,还有个人魅力“那范柳原虽然够不上称做美男子,粗枝大叶的,也有他的一种风度。当然他也会讲情话,白流苏问:“范先生,你没有上新加坡去?”范柳原轻轻的答道:“我在这儿等着你呢。”这一句“轻轻的”也太苏了吧!
最重要的是,霸道总裁对我和对别人不一样,流苏渐渐的发觉,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斯斯文文的,君子模样,不知道为什么,他背着人这样稳重,当众却喜欢放肆。
后来,白家人又想通了,富家公子,不过是玩玩而已,顶多做一个情妇,怎么可能娶她?可是,故事的结尾,范柳原和白流苏果真结婚了,并且登了报纸,昭告天下,逆袭之路就此完成。
这是张爱玲小说里少有的“大团圆”结局。当时我看完,着实为白流苏舒了一口气,有一种完满的感觉。
若干年后,我看了第二遍。突然惊觉了一点别的东西。尤其是,以前白和范看似彬彬有礼的对话,这次看是暗潮涌动,跟《色戒》似的,强烈的性吸引力的背后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白流苏以宝贵的名声做赌注,离开上海,她如果不绑住范柳原这张长期饭票,就连五个孩子的妈也没资格做,目标只有一个,让范柳原娶她。范柳原呢,长期浪荡自由惯了,怎么愿意被婚姻捆绑,他的确喜欢白流苏,但正如白家人所料,只想让她做情妇。
他们不明白争辩,暗地里博弈,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流苏心里琢磨:他使她吃醋,无非是用的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的怀里去。她早不同他好,晚不同他好,偏拣这个当口和他好了,白牺牲了她自己,他一定不承情,只道她中了他的计。她做梦也休想他娶她。······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然而她家里穷虽穷,也还是个望族,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他担当不起这诱奸的罪名。因此他采取了那种光明正大的态度。她现在知道了,那完全是假撇清。他处处地方希图脱卸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
这哪里是玛丽苏,简直是《史密斯夫妇》,是孙子兵法,是三国呀!它用爱情的外壳描述了不可言说的中国人性和某种文化。
对于女人,张爱玲干脆的指着鼻子骂: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前几期《奇葩说》,蜜芽CEO刘楠讲到一次女CEO的聚会,大家谈到自己的厉害之处,终极的一点,公司做那么大,居然还没离婚。张爱玲所鄙夷的那种女性劣根性,到现在仍然是根深蒂固,一个女人再成功,如果她的婚姻或者爱情不幸福,终究被人认为是不幸的。
张爱玲的小说有一种奇特的诱惑力。即使看过几遍的作品,仍会在某个时刻被勾引起来再重读一遍。下一次看时,我发现了一个新角度,何止是人性,张爱玲讽刺战争的写法也是很另类!
范柳原给白流苏租了一幢房子,打算把她当作金丝雀圈养起来,白流苏无奈,只能同意。人算不如天算,香港起了战争,飞机、炸弹,让原先的生活完全变了样,他们整天忙碌于柴米油盐,为了生存,自然而然结为夫妇。张爱玲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她真的是用战争来烘托超级玛丽苏的逆袭吗?
她是用白流苏的欲望得逞来讽刺战争的不可理喻!
这种讽刺简直太高级了。高级到年,小说出版的时候,一大票左翼评论家集体批判张爱玲小资情调,不配合战时宣传。然而,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所谓的战争作品销声匿迹,《倾城之恋》却流传了下来。
有一段话我始终不明白。
浅水湾饭店附近有一堵高高的灰色墙壁。柳原看着白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最近又看了一次,模模糊糊有点领悟。不只战争,连带文明,张爱玲都全盘否定了。文明是人造的,一场战争足以使之崩塌,远没有一堵墙或者一块石头来得坚固。我们引以为豪、赖以生存的文明其实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张爱玲在香港经历了那场战争,“一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这里是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堵颓垣,失去记忆力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撞撞的摸来摸去,像是招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
在战争面前,文明是脆弱的,在人性面前,文明是脆弱的,在我与你之间,文明大概也有脆弱的时候。
文明又是虚伪的,包裹着我们的真心。
同样的人设,同样的情节,换个人写,大概就面目全非了吧。所以,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如何去描述,去呈现。作品可以同时具有可读性和深刻寓意,《倾城之恋》就是很好的例子。
玛丽苏文也挺好的,再多加点风味就更好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zz/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