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9.html同为民国四大才女的苏青与张爱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著名文史学者谭正璧先生曾对她们做过详尽的对比评述。他认为,张爱玲的作品风格是女性的,苏青的作品含有男性的豪放。意识方面,苏青更要胜过张爱玲,若论技巧,则张爱玲更胜一筹。同时,她们二人的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今天,就跟拾典君一起通过谭正璧先生鞭辟入里的文字共“读”这两位给中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女作家吧。
在个人主义风靡一时的现社会里,即使是被压抑者反抗的呼声,也不免是属于个人主义的。读了目前最红的两位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的作品,往往要引起我这样的感想。左:张爱玲右:苏青两人中,张爱玲是专写小说的,因此她的思想不及苏青明朗;同时作品里的气氛也和苏青截然不同,前者阴沉而后者明爽,所以前者始终是女性的,而后者含有男性的豪放。苏青是个散文作家,写作小说在她似乎不过是偶然的兴会。但是在重视意识过于技巧的批评家的笔下,苏青却高过于张爱玲。我们如果把两者同样重视,那么张爱玲在技巧方面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而苏青却单凭着她天生的聪明来吐出她别的女性所不敢吐露的惊人豪语,对于技巧似乎从来不去十分注意。就文艺来论文艺,两个人的高下应该从这地方来判分和决定的。在张爱玲的小说里,题材尽有不同,气氛总是相似。它的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所以她或他的行动没有不是出之于疯狂的变态心理,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她的成名作《倾城之恋》和《金锁记》是这样,她的其他作品如《花凋》《年青的时候》《封锁》《茉莉香片》等也都是这样。《封锁》的题目确是挺现实了,可是内容所写一对在电车上邂逅的男女霎时的罗曼司,如果没有读过性心理学一类书本,或自己也曾有过同样变态心理的人,一定会疑惑这是作者自己在疯狂中所发的呓语。《茉莉香片》写一个少年在无法遂他情欲后对于他的恋人施以疯狂的虐待,几乎致之于死,而她为了爱他,事后并不有丝毫报复的意念,尤非普通人所能了解。《花凋》写来似和世情略略接近,然而是因它是个绝对的悲剧。《年青的时候》比较松弛,写一个青年迷恋他的异国人的女教师,情调非常优美。总之,作者是个珍惜人性过于世情的人,所以她始终是个世情的叛逆者,然而在另一方面又跳不出是情欲的奴隶。张爱玲为小说《流言》设计的封面意识是作品不可少的生命,技巧是作品外表面必须有的修饰。美丽的生命如果加上美丽的修饰做外表,那么至少比了没有美丽的外表更容易获致多量的读者。所以一个哲学家积贮他一生辛苦研究所得而写成的皇皇巨著,往往不如一个文艺家在一霎时间引起的思绪所写成的几行诗或一篇短文会立刻传诵于全世界。有人批评张爱玲的小说的缺点,是好用美妙的技巧来掩盖她平凡的意识,所以同样是她的成名作品,《倾城之恋》不如《金锁记》,这是一种极苛刻的批判。《倾城之恋》果然有着高人一等的技巧,它的富于传奇性的故事确比《金锁记》安排和剪裁得妥当,而《金锁记》全像是一个长篇小说的节本,时时流露着支离脱节、捉襟见肘的窘状。然而在意识方面,两者实在无从分别它的轩轾,因为故事的发生既有年代的相差,社会又不是冻结不变的化石,所以同样是苦闷,自然有着深浅高低的分别。这相差的程度并不是作者的意识高下的程度,即使不是批评家也极容易明白这个平凡的道理,为了《倾城之恋》有着比较美丽的外表,就成为我所以选入《倾城之恋》而放弃《金锁记》的重大理由。张爱玲和李香兰合影作者好用象征的手法,把整个故事的性质,在作品的开端那段时空间里预先暗示出来,使人读完全篇,感着有一种通体谐和的情调。在她的《金锁记》里这样,《倾城之恋》里也是这样。你看: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在这段短短的引子里,使我们知道全篇的故事人物都是比一般都落后一点钟的老钟,也都是在生命胡琴上已走了板的歌唱。这样一开场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直接是融合了作品通体的情调,间接是增加了读者感应的效果,这是作者所特有的风格。但是她还擅长心理的描写。她写两个因为彼此都十分矜持而不肯相下的,然而都已有了很深的世故经验的一对男女,在彼此追逐了好久时候,而一朝表示“他爱她”,他吻她的嘴时: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从前他们有过许多机会——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也想到过,她也顾虑到那可能性。然而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现在这忽然成了真的,两人都糊涂了。流苏觉得她溜溜的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只是接吻的一刹那,她写得这样的精细,这样的深刻!在别人的笔下,至多能够写出一些肉麻的词和句来,而她是那么缠绵,那么沉醉!年,许鞍华导演的《倾城之恋》由周润发、缪骞人主演。作者本是位有着多方面修养的艺术家,善绘画,又好音乐,在文艺上又善于运用旧文学遗产。她熟读《红楼梦》,也熟读《金瓶梅》,这两部最长于描写女性和情欲的过时的伟大作品,却给了她以无限的语汇,不尽的技巧。所以新旧文学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也成为作者特殊的风格。然而糅合只是糅合,交错只是交错,无限量的运用便要成为滥调与俗套,本是赖以成功的因素,往往就会是招致失败的绊脚石。她的尚未发表完全的长篇小说《连环套》因此引起了一位批评家的反感,然而正也是一班有识的读者所对她抱着的“杞忧”。苏青一提到苏青,仿佛听到了一个什么社会闻人的名字似的。她是目前一位挺有名的散文作家,同时也写着小说。因为她有着海阔天空的胸襟,大胆直爽的性格,她所感到的想到的都毫无嫌避,毫不掩饰地在她的笔下抒写出来。这种别的女作家所不敢有的作风,我在前面说张爱玲的思想不及她的明朗,就是指这种地方,却使她站上了目前文坛的很高地位。但是在读者方面,除了少数真正能够了解她而同情于她的智识群外,大多数人对于她的作品(恕我在下面说出这样一句非常冒犯作者和读者,然而在我是很忠实的话),不过是抱着和一般人欢喜读《金瓶梅》《×史》相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是读者程度的幼稚,或是心理的堕落,而全以作者全部文章的内容为因子。正如她的朋友实斋在《记苏青》一文里所说:除掉苏青的爽直以外,其文字的另一特点是坦白。那是赤裸裸的直言谈相,绝无忌讳。在读者看来,只觉她的文笔的妩媚可爱与天真,决不是粗鲁与俚俗的感觉。在她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警句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经她巧妙地标点一下,而将女人的心眼儿透露无遗了。……果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所说,我们随时可以在她的作品里读到她的“赤裸裸的直言谈相”,像“性欲”“月经”“生理需要”一类在一般文艺作品中不大用到的名词成语,在她的笔下简直是“家常便饭”。我并不以为一个女性不应该写这些,但是好像陶渊明的爱“酒”一样,如果在它诗里首首中都有“酒”字,好像没有了“酒”就写不成诗,那一定会引起读者单调寡味的感觉的。我对于苏青的大胆直爽,没有女性的扭捏是钦佩的,但是她的过多的“直言谈相”,有时很使我感到肉麻。她的“直言谈相”仿佛是和味用的“辣火”,偶然用些是很够刺激的,但是如果像“四川菜”那样每菜必用,那就要辣得我们口舌麻木。不知一般的读者以为我这个譬喻用得怎样?苏青以多写散文的缘故,所以创作小说并不多,但是比了张爱玲似乎又并不少。读者所最欢喜的是她的长篇小说《结婚十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因为书中的主角是女性,又是用第一人称来写,思想和行动也和作者相似,所以曾有不少读者误以为是她的自叙传。我以为所叙当至不会就是作者自己的事实,但不能说全和作者的思想经验绝对没有关系,因为一般用第一人称的文艺作品都是这样的。但这是个不必在这里讨论的问题。作者在小说里所擅长的也是心理描写,她所描写的又全都是女性的性欲心理,这正和她在散文里所主张的完全一致,于此可以看出她纯粹是个为了争取性欲满足而斗争的斗士。她的短篇小说也好用第一人称来写,而且也大都渗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如《两条鱼》《胸前的秘密》《蛾》都是。在《蛾》这篇被我选入的小说里,作者刻画一个女性的性欲的苦闷深刻到极点,于此可以看出作者自己过的是何等样的苦闷的人生。她竟这样不顾一切地再三大喊着:“我要……!我要……!我要……呀!”她在文章里是这样地写出来了,也就是喊出来了,但她的文章里的主人公却是:她想喊,猛烈地喊,但却寒噤住不能发声。房间是死寂的,庭院也死寂了,整个的宇宙都死寂得不闻人声。她想:怎么好呢?关了窗,一线光明也许会带来一线温暖?……但是她的眼睛直瞪着,脚是僵冷的,手指也僵冷。如果自己是没有这种经验的人,写一个性的饥渴者的感受和形象,能够写得这样“逼真”“如活”吗?所以这篇文章是最能代表作者的个性、思想和作风的。但是主人公在满足她的欲望的时候,她所感到的是“她此刻在他的心中,只不过是一件叫作‘女’的东西,而没有其他什么‘人’的成分存在”。这种锐敏的感觉,便是她的苦闷的源泉。因此她断定:“男女间根本没有爱,欲望像火,人便是扑火的蛾!”“为了追求热烈,假如葬身在火焰中,……是死得悲壮痛快的。”这就是作者否认了“爱”然而还希望有异性来填满她的空虚的主要原因。可是在最后,她也竟发现了人类所以有这种本能的真实原因,就是为了孩子,而孩子就成了她的温暖,她的光明。于是在老医生替她打去了胎,善意地忠告她“好好嫁个人吧,不要再胡闹”以后,她竟直直爽爽地告诉他:“老医生,请你不要笑我,我是还想做扑火的飞蛾,只要有目的,便不算胡闹。”这篇小说的主题,便是在写这个“扑火的飞蛾”怎样发现她“只要有目的,便不算胡闹”的爱欲哲学的经过的历程。日本与谢野晶子夫人这样说过:“实在说:妇人描写妇人自己的心理,最能够使人有感动的地方,因为这是妇人自己描写自身的心理。所以妇人若能在男的短处方面努力,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这一段话就是这两位最红的作家成功的圣经!*本文摘选自《煮字集》,系谭正璧编《当代女作家小说选》(太平书局年版)叙言之一部分,后发表于年《风雨谈》第16期-推荐阅读-点击蓝字即可阅读?冰心:斯人独憔悴?林清玄:桃花心木?老舍:月牙儿好文!必须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zz/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