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多家美国和欧洲媒体同时爆出,美国于11月中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要求。这是美国首次正式公开亮明立场。
从 升级到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结束仅仅两周后,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对抗就接踵而至。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传递出了一种什么信号?“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又会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年11月,对于中美经贸关系注定是特殊的一个月。
11月8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带着他的大型商贸团首次访华,中美签订了超过亿美元的经贸大单,刷新世界经贸合作史新纪录;仅20天后,美国25年来首次自主发起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剑指中国铝 板。“自主发起”,在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相当罕见,它意味着调查并非依据国内产业申请,而是依据职权自主发起。这种做法被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直言,是“恶劣的先例”:
“
王贺军:虽然世贸组织允许调查国主动发起调查,但是世贸组织成员都非常克制。我们觉得美国这种做法为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树立了恶劣的先例,发出了一个不利于自由贸易发展的先例,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仅两天后,欧美媒体爆出,美国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提出,拒绝承认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消息在11月的最后一天被公开,但这份长达40页的法律申请书后被发现是在11月中旬向世贸组织提交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
白明:他的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是跟我们抢夺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上的话语权,他想先下手为强,占据规则的制高点,实际上WTO的字典里并没有“市场经济地位”这么一说,美国这种做法毫无道理。
”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提交的文件中称,不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规定的条件如何,中国仍要遵守与WTO其他成员国一样的“规则”,WTO成员“有权拒绝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价格或成本”。报道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他们的解读得到了欧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认同。明明是履行国际条约,却偏拿“市场经济地位”说事。对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昨天回应,美国在“混淆视听”:
“
耿爽: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当中,只是个别成员冷战时期的国内产物。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需要严格依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规定如期取消。这与中方是否满足所谓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没有关系,某些国家和人员试图将两者加以联系,明显是在混淆视听。
”
16年前的年12月11号,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会议开始仅9分钟,主席卡迈勒便敲响了手中的木槌。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草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第个成员。同一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正式生效。议定书第15条规定,在确定中国产品出口是否存在倾销时,可采取“替代国”而非中国产品自身的成本和价格计算。但条款同时规定了15年的过渡期,到年12月11号终止替代国做法。对“第15条”的签署换取了美国在中国文化市场开放、化肥专营权放开等多方面的重大让步。
然而当年各方签约的议定书上的“白纸黑字”却在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之际,引发了一轮“承认”与“不承认”之争。以美欧日为首的一些国家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年来继续以替代国做法对华发起多项双反调查。仅今年11月,美国便对中国涤纶短纤维产品、工具箱柜、胶合板产品和普通铝 片发起调查,或发布初裁、终裁结果。
按照“替代国”算法,由于中国的低成本,企业出口产品很容易被判定为“倾销”,从而被征收高额关税而放弃该国市场。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销售副总经理周圣云曾以美国用泰国做“替代国”为例,给记者算过一笔账:
“
周圣云:泰国的整个经济水平与工业供应链的体系和水平是比较低的。以它的生产效率与员工的人工成本以及社会成本来讲,同样的生产规模下泰国的成本可能要比我们高出20-30%,最后导致高额的税率。
”
一边合作签单,一边发动调查,美国如此矛盾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心思呢?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
白明:“万变不离其宗”,他的“宗”是什么,就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但是他完全是两手体现,有时候他采取合作博弈的手段,有时候他又采取竞争博弈的手段,怎么对他合适他怎么来,对于他的做法我们要看得透。中美两国的利益扭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是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出现了大的倒退,不仅是中国受损失,美国相关产业受的损失也不少。
”
这是美国第一次正式向WTO通报这一立场,听上去很严重,但一点也不出人意料。
多年来美国一直就是这个态度,欧盟、日本、加拿大等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也是这样的态度。
在去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15周年之际,欧盟和日本都曾高调地宣布,未来将继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今年6月,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国会作证时还曾警告说,任何将中国列入“市场经济”国家的举动都会对WTO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那么,所谓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究竟意味着什么?
WTO的官方话语中从来就不存在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于“市场经济地位”,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公认的客观标准。
所谓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年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在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采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这种待遇保持15年。”
中方历来所持的是“自动获得论”,即年12月11日后,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意味着,若再有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时,应当直接采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不是使用替代国价格,以确定是否构成倾销以及倾销幅度。
而如果中国被放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就经常吃哑巴亏。比如,算产品成本,人家不算你本国成本,给你找一个替代国来算账;找替代国吧,不给你找印度来算成本,却找新加坡、日本等来测算。要知道,新加坡日本等国的人力成本,都是中国十几倍好不好?
这太不公平了?
对,就是不公平。规则都是人家定的,而你只有被打压的份儿!
中国的飞速发展,让欧美瞠目结舌。美欧为了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归根结底还在于——利用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压制中国的实体经济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年到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之后,中国明明白白地告诉世界,中国要伟大复兴,要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政府产生危机感了。
特朗普政策此举可能是美方正准备打响一场对华 的前哨战。未来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注定是不稳定、不平坦的。这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从未遭遇过的重大考验。
龙永图是中国加入WTO的功臣。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让西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他是这样说的: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再不说清楚,中国老百姓也很沮丧。中国搞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年起承认市场经济,到现在搞了20多年的市场经济,人家还不承认,我们老百姓怎么想?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白做了吗?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必须看到,随着逆全球化的甚嚣尘上,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张扬,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最后几点看法吧:
第一,加入WTO,对中国影响深远。
甚至可以说,不加入WTO,就没有中国经济壮大的今天。
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还颇为欣喜,中国加入WTO,那是将中国市场送给西方啊。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的结果,不是西方掌控了中国经济,反而是中国商品攻塌了他们的市场。
用新华社的话说,15年来,中国攀越诸多“高峰”,取得了一系列的高帽子: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
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这确实要归功于当时主政者的远见卓识,更看到他们利用世界贸易体系来倒逼中国开放的苦心。
第二,市场经济地位,已是西方对付中国的一个筹码。
什么规则,什么道德,很多时候,这都是西方国家送给其他国家的枷锁;在利益面前,西方可没有任何规则的负担,该耍赖时坚决要耍赖。
这也是国际经济中比较黑暗的一面。特朗普上台后,来签大单时,各种好话赞不绝口,转身就翻脸,市场经济地位坚决不松口。
当然,不管美国怎么看,中国必须是市场经济!千万不能因此而走回头路啊!
第三,更激烈的 ,已是山雨欲来。
对中国来说,现在别无选择,一是通过诉讼:指控西方国家违反WTO协议,但这费时耗力,即使赢了,也很可能是两三年后的事情了。更何况,美国已经在提前布局。
二就是制裁报复。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毕竟,中国已经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在一些领域中国的制裁,也将给很多国家以阵痛。但这样一来,一场大规模的 将可能打响。
但这可能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最终迫使对方让步,达成一种恐怖的平衡。
不然,我们总是灵活,总是让步,总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势必是耍赖者会更加耍赖!
中国在被薅了一次羊毛后,还会被一茬接一茬地薅下去。过去那么多年,中国企业被薅的还少吗?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zz/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