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净抑菌喷剂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603.html 随着发展全球清洁能源政策的推进,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逐步提高,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市场持续稳步发展,在能源市场中成为管道气的有力补充。
本文分析了LNG行业的市场现状及特点,并对行业中企业的业务规划进行了研究。
一、液化天然气市场概况
1、全球LNG贸易持续增长
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发布的年世界液化天然气报告显示,年全球LNG贸易量创下3.55亿吨的历史新高,同比增加万吨,增幅达到13%,全球LNG贸易量连续六年保持较快增长。
年前五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分别为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他们占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的68%。
年前五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及地区分别为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印度、中国台湾,他们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62%。
2、中国LNG高度依赖进口
根据公开数据,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为万吨,其中进口液化天然气万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液化天然气占进口天然气总量的64%。此外,年中国液化天然气产量为万吨,远远小于进口量。可见进口液化天然气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液化天然气市场分类及特点
液化天然气市场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大类。
1、上游市场
(1)上游市场竞争格局
液化天然气上游市场也称为源头市场,主要包括液化工厂、液化天然气进口贸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三个方面。
液化工厂将开采或是国外管输进口的天然气制成液化天然气。中石油约占行业四分之一的液化产能,民营企业如广汇能源和宁夏哈纳斯也有较强的液化能力。
液化天然气进口贸易即直接从国际市场采购液化天然气再运至国内。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家鼓励各方资本参与LNG进口贸易的政策,LNG进口贸易额呈逐年上涨趋势。LNG进口企业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为主,此外东莞九丰、新奥集团等民营企业也有部分市场份额。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作为LNG进口贸易的配套设施,其担负着远洋货轮卸载、LNG临时储存、气化进网等多重职能。截至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并投运22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为万吨。相关资源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此外深圳燃气、广汇能源、新奥集团等也拥有一定规模的接收站。
(2)适合进入上游市场的企业
上游市场对投入资金规模要求高,且液化工厂和接收站投资及回报周期长、政策限制多、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适合国有大型企业及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的进入。
2、中游市场
(1)中游市场竞争格局
中游市场主要指LNG运输服务。包括槽车运输、装卸船运输。内陆LNG运输方式主要是槽车运输,即将气田开采的天然气经过液化后,通过槽车运输到消费市场。海外LNG通过船运到港口接收站,大部分LNG在接收站经过加温气化后通过管道输送,也有部分直接用槽车运输到其他地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公路槽车运输的方式,小型LNG船运比较稀缺,铁路运输也有待开发,尚未形成成熟的LNG二程转运市场。
中游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也较为分散。目前市场中存在能源企业自有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挂靠物流服务公司、个体服务企业等多种类型主体,相对较大的运输公司有中石油运输、武汉绿能、广汇能源等。
(2)适合进入中游市场的企业
就投入规模、项目回报周期、现金流周转率、政策限制及技术管理要求而言,中游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中小型国企及民企均可进入。这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内部竞争程度高,企业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及市场开拓能力。
3、下游市场
(1)下游市场竞争格局
下游市场即天然气消费市场,按终端客户的类型大致可分为燃气公司、车船加油站、工业直供、燃气发电、天然气化工等几类。
目前我国部分燃气公司仍需将LNG气化作为主要气源。另外一些大城市季节性用气量波动较大,需使用LNG进行调峰。行业内有港华集团、新奥集团、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昆仑能源五大燃气公司以及部分地方单体燃气公司。
为改善环境问题,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船及配套的车船加气站的发展。LNG车辆在我国中北部已较为普及,而LNG船在长江及支流河道已逐步开始推广使用。LNG加气站以大型国企及部分民营企业为主,如中海油、广汇集团等。
工业直供体现为陶瓷、锻造、玻璃加工等类型工业企业的直供LNG。这类企业大多分布在郊区,燃气管网难以覆盖,其对天然气的价格也较敏感。
燃气发电主要为近年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jj/1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