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培养了张爱玲的美国教会学校成为申城新地标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圣玛利亚女校(StMary’sHall)旧址上的古老钟楼再次响起钟声,开始整点鸣音报时。经过加固、修葺的老建筑将作为全新的艺术空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长宁来福士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始建于多年前的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最初由美国侨民建立,在上海开埠后为上层华人子弟学习洋文和西方知识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中美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学校培养了一批赫赫有名的才女,其中就包括著名作家张爱玲。

饱经风霜的古老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在那缓慢而庄严的钟声里,高矮不一、脸蛋儿或苍白或红润、有些身材丰满、有些体形纤小的姑娘们,焕发着青春活力和朝气,像小溪般涌入教堂。

——张爱玲在她高中英文习作《心愿》中描写的母校、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的一景

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琼斯女士在上海虹口礼拜堂后设立一座女校,命名为文纪女校。文纪女校刚开始只有8名学生,上午学浅易的《圣经》和《四书》,其余时间学习纺织、缝纫、烹调、园艺等。

10年后,另一名传教士美国基督教圣公会格兰德女士为纪念故世的丈夫俾文先生,在上海南市白云观旁又设立了一座俾文女校(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曾就读于该校)。这里的女学生们除了学习圣经、国文、算术以外,还学习缝纫、刺绣。

年6月,曾创办圣约翰书院的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将这两所女校合并成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即圣玛利亚书院,又称圣玛利亚女中。圣玛利亚女中校址设在圣约翰书院北面,首任校长是后来和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结婚的中国人黄素娥女士。

据上海市长宁区《区志》记载,圣玛利亚女校创办时,严格按照美国教会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制定课程,培养亦中亦西的“通才”。注重传授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特别强调学习西方上层社会淑女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场合中的各种礼仪。

年,圣玛利亚女校迁入白利南路新校舍。这时的圣玛利亚女校,已经成为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学生完全按照美国式方法教育:除必修课外,还有宗教活动、家政训练和音乐舞蹈表演等选修课,传授西方上层社会的礼仪、社交知识。虽然学费昂贵(一年学费一般学生是84元,相当于普通工人10个月的工资;专学西文的一年学费是元,其他伙食、杂费尚且不包括在内)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仍以能将自己的女儿送进该校为荣。

圣玛利亚女校校址原在万航渡路的圣约翰大学校园内,首年招人28人,于年搬迁到长宁路现校址。年校园被日医院,学校被迫借南京路大陆商场临时上课,年又回到圣约翰大学,并实行走读直到抗战胜利。

圣玛利亚女校校园内的草坪以北是教学区,主建筑为二层混合结构中西式教学楼和一座20米高的钟楼。有教室9间,藏书5万册的图书馆和学生阅览室。大楼北侧是一座具有教堂色彩的礼堂,设有百余个座位。草坪的东面为生活区,另一幢二层混合结构中西合一的楼房里,有食堂和宿舍及其附属设施,草坪以南主要是体育活动场所。

▲圣玛利亚女校把“非梧桐不栖,非醴不饮”的凤作为学校标志,校刊取名《凤藻》。

与所有教会学校一样,圣玛利亚女校也重视英文,轻视中文。学生能说一口极其流利的英语,而中文却连一张便条也写不通顺。然而,就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却诞生了才华横溢、蜚声文坛的一代女作家——张爱玲,她的小说、散文和评论的处女作都是在圣校期间发表的。

▲张爱玲于年在《凤藻》年刊发表的一篇英语习作“TheSunParlor”(《阳光房》)

张爱玲年入学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号)圣玛利亚女校,年毕业。后世人们对于这一时期张爱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年7月发表的《私语》。这是张爱玲成年后回顾自己少女时代的一篇文章,以作者在天津渡过的幼年为始,到8岁来上海,至中学毕业后与家庭的矛盾不断加深而出走为终,夹叙夹议,娓娓道出个中感受。

在校时的张爱玲偶尔还会活泼一次,写两首打油诗讽刺老师,其一为“橙黄眼镜军蓝袍,步步摆来步步摇,师母裁来衣料省,领头只有一分高。”另一首是“夫子善催眠,嘘嘘莫闹喧,笼袖当堂生,白眼望青天。”调皮的结果是差点毕不了业,向其中一位老师道歉才得以罢休。

▲初中一乙组,中间穿深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初中二乙组,后排中间穿浅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初中三,后排左四穿浅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高中一,后排左二穿浅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高中二,后排中间穿深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高中三,后排左四穿深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中发现的一些材料来看,张爱玲在中学时期每年都留下了班级合影照。

年是张爱玲所在年级的毕业季,当年的《凤藻》校刊特意刊登了一张名为“一碗什锦豆瓣汤”的调查表,全班35位女生都被称为“豆瓣”,每粒“豆瓣”分别填写自己兴趣爱好。张爱玲宣称自己最喜欢吃叉烧炒饭,最喜欢的人是爱德华八世,最怕的是死,最恨的是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又忘啦”,而自己的拿手好戏则是绘画。

这是一份标准的“少女”式答案,其中既有憧憬未来的浪漫,又有对未知前景的担忧,还有一点点顾影自怜的天真。这些文字和图片,记录了少女时代张爱玲的兴趣爱好与人生梦想,其中颇有值得玩味之处,使人们心目中的“张爱玲同学”更加生动形象。

资料来源:

《凤栖于梧: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刊登于上海档案信息网,作者:石磊

《圣玛利亚女校》(-),同济大学出版社()主编:徐永初、陈瑾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长按







































白癫疯 如何治疗
白癫疯 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jj/3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