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卡塔尔 > 卡塔尔交通 > 书单一份有逼格的家庭人文书单
当前位置: 卡塔尔 > 卡塔尔交通 > 书单一份有逼格的家庭人文书单
几位高中同学要我开份书单,本想把以前的《启蒙书单本》给他们,但那份书单明显公知味太浓,不适合他们,于是,把其中难读的、与日常生活比较远的坚决拿掉,加了不少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比如亲子啊,书画啊,音乐啊,就成了这份人文书单。装逼乎?遭雷劈乎?悉听君便!
孩子
1,丁午《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著名漫画家丁午在河南干校下放时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还由于他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是父女之情的表达和对干校劳动生活的描述,真挚、生动,看哭我几次)
2,熊秉真《童年忆往》(以历史时序为经,文化嬗变为纬,为我们勾勒出中国历史上的孩童的红颜笑脸)
3,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
4,《唐浩民点评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论豪气不如曾国荃,论才气不如左宗棠,论城府不如李鸿章,但为什么最受人尊敬的却是他?因为文明本身就是化性起伪,与英雄、豪杰相比,圣贤不是少一些东西,而是多一些东西)
5,北岛编《给孩子的诗》(中国当代最好诗人选的诗)
6,龙应台《目送》(包括《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列》,如果要给孩子选择精神奶妈,宁选龙应台,别选于丹,因为于丹的奶里有“顺从”“逃避”这些 氰胺。龙女士《大江大海》也可以读读)
父母
7,卡夫卡《致父亲》、《变形记》(卡夫卡的作品很多不适合普通人读,但《致父亲》对父权制家长给孩子的 进行了淋漓尽致剖析,《变形记》则刻画了现代人的孤独、恐惧、绝望。)
8,野夫《乡关何处》(野夫、章诒和、高尔泰、陈丹青是当代散文最重要的收获。章老太的文字是贵族的幽怨,高老头的文字是自由鸟的啼血,陈教授的文字是猫头鹰的直视;而野夫的文字则有着青铜的质地、狼的孤独、厉鬼的哀号,楚辞的瑰丽想象,他是以文字完成了对狰狞庙堂、以及权力戏子熊召政们的复仇。《江上的母亲》是当代写母亲最好的文字。)
9,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她爸是毛泽东秘书李锐,她母亲跟下来帮助整风的邓力群搞在了一起,邓是我们郴州老乡,挺有意思的。)
10,老鬼《母亲杨沫》(当年杨沫在《青春之歌》里将自己刻画为冲破旧世界、寻找真理的林道静,将前夫张中行刻画成自私冷血的余永泽。结果怎样?经过毛时代的戏弄,张中行的个体自由主义愈发显示出人性温情,倒是杨沫“革命压倒一切”的歇斯底里被儿女指责为自私。所以,《青春之歌》描摹的人性是片面虚假的,就不是好的文学)
11,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烟》(回忆父辈的种种风度之美,虽有美化,但很动人)
识字
12,张大春《认得几个字》、《送給孩子的字》(才子给女儿的礼物)
13,《流沙河识字》(老头子有趣)
14,顾文豪《汉字树》(目前已出4卷)
饥荒
15,杨显惠《夹边沟记事》(记录毛时代的罪恶)
16,杨继绳《墓碑》(综合了已有的研究成果)
17,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本书指出,实行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国家从未有过饥荒的发生,而所有的饥荒都不是因为缺乏食物,而是社会问题造成的。因为信息的透明和言论自由所产生的政治压力,不得不迫使政府去防止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去承担确保人人有饭吃的压力)
18,邝海炎《为什么饿死的人比多?》(在以前,遇到饥荒,难民是可以逃荒活下来的,所以,光绪时受灾更严重的"丁戌奇荒"也是饿死万。但年饥荒时期,政府还阻止农民逃荒,逃到城市的以"流窜罪"抓起来,谴送回去(单是60年就谴送了万人),不回去的劳改。顾准日记里写道,信阳区委书记用机枪封锁道路禁止农民逃荒,信阳农村基本死光。顾准回到北京,看到为庆祝建国十年而建成的人民大会堂等宏伟的十大建筑,发誓永不踏入大会堂一步。)
音乐
19,辛丰年《请赴音乐的盛宴》(辛丰年曾给自己的定位是古典音乐的“导游人”,他也的确引领了无数爱乐者和读者走进古典音乐的美妙世界)
20,李皖《五年顺流而下》(油菜花,他分析属于王菲的标志性元素包括以下四种:1,来自小红莓的非中国语言的象声词和唱法,大众称为“王菲式的啦啦啦”;2,来自弗雷泽的孤绝的高蹈风格唱法及其近亲,戏剧女神/女巫/女妖般的高腔唱法。3,半真半假的、亦真亦假的、真假转换的、时尚又通俗的高飘式流行美声;4,格外轻、格外清、格外小心翼翼的、口型略变形的微妙咬字法。)
21,方文山《青花瓷》(一首抒情歌曲大概4分钟,字。你要在这字内把故事讲完,还须直接诉诸听众情绪,还想给予歌词某种深度,怎么办?方文山的秘诀是,从画面感与时空背景上着力,他的中国风的歌曲因为加入了古典元素的用词,容易产生仿古调性画面,同时也自然的依附着古典时空背景,使词意显得有深度。但我一直怀疑,以古典诗词元素抒发现代情感难免有隔,比如说,现代人的负面情绪有烦恼、忧愁、焦虑、傲娇、惆怅、畏惧、失落、迷茫、甚至空虚无聊无厘头,这些在古典诗词里都是一个“愁”或“惘”表达,然后借景物烘托比拟,这容易使各种读者感发起来,但感发的精确度和深度是很有限的。现代情感还是直接诉诸现代人生活中熟悉的元素表达才好,比如,林夕《匆匆那年》里那句“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比方文山的花恋蝶好。情 谁没红过眼红过脸啊)
书画
22,苏立文《中国艺术史》(入门)
23,《十竹斋笺谱》(美得可以入梦的古典彩色图谱)
24,蒋勋《汉字书法之美》(入门)
25,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入门)
26,曹星原《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协调》、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在《精忠岳飞》19集结尾,韦娘娘和金国的四太子就着《清明上河图》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原的圣人,讲究的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眼前的软红十丈,看成瞬间即逝的海闹蜃楼,可是您知道吗?《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这支笔告诉世人的,不是巍峨的宫院和纵横的民房,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残垣断避和烽火战乱。一个懂得防患于未然的人,他必能从太平盛世之中,闻到炮火连天的气味,看到兵荒马乱的沙场,而一个疏忽于居安思危的人,他脑子里就只有这么一幅千岩兑秀,万壑争鸣的上河图。”所以,中国人不能不懂清明上河图,而这两本书是对上河图研究里目前较好的。)
美学
27,朱光潜《美学书简》(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28,宗白华《美学散步》(名言“书法是纸上的音乐”)
29,李泽厚《美的历程》(新时期以来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美学家。)
古代
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黄的文笔具有一种卡夫卡的魔力,表现为叙述时特有的冷静和精确。)
31,孔飞力《叫魂》(专制君主对民间和官僚集团的猜疑导致谣言搅乱帝国)
32,张荫麟《中国史纲》(天才的中国通史作者),
33,钱穆《国史大纲》(对中国历史的温情)
34,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研究》(当代古代史研究第一)
35,姚大力《读史有智慧》(视野开阔,论述精辟)
36,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海外最负盛名的中国学者)
37,赵园《明末士人心态研究》(刻写了天崩地解时代读书人的心理和应对)
38,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日本学者编著这套中国史,无论可读性、还是见识度,都比剑桥中国史强些)
39,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一册在手,看各种中国古代战争片,都能翻阅深思)
40,葛剑雄《统一与分裂》(立足真实的历史疆域,用凝练的笔触,厘清了中国历史上分裂时期多于统一的事实。与《想象的共同体》一起读不难明白,李登辉是类似于邓小平的“立法者”,邓小平抛弃毛的计划专制主义,开出了经济新局;李登辉则抛弃蒋经国的国族专制主义,开出了政治新局。其实,孙中山、蒋、毛都是传统的集权国族主义者,李登辉的民主与民族新思维倒是打破了这种传统,为个人自由开拓了新的思考和实践空间)
41,辛德勇《建元与改元》(辛德勇是我近些年来最佩服的古代史学者,承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和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双重衣钵,这本虽然深奥,但读下来有推理小说的精彩)
42,李一冰《苏东坡大传》(苏轼无疑中中国文化史上最全能的天才,所以要给他做传,林语堂是有文采缺学养,王水照是有学养缺文采。台湾李一冰先生此传则是以时间为枝,以轶事为叶,以诗词文章书画收藏为花。结构合理,不枝不蔓;叙述清晰,收放自如。而且文笔典雅、古意盎然,将苏东坡的才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比如,东坡爱墨,李先生的分析就很见学养和文采,“墨,原是单纯的一种黑色,完全靠融合的水分多寡,和画家运用的技巧,形成浓淡、干湿、深浅多种色泽层次”“层次外,必须彻底清澄,不见一丝浑浊渣宰,倘墨色沉滞,画面怎能光彩照人”,“苏轼以浓墨画竹,叶皆肥厚,假使用墨不佳,岂不满纸尽是‘墨猪’”。绝对是目前最好的苏东坡传记,可以传世,已购进台湾版再读一遍)
43,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举凡服饰车马饮食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诚大师手笔)
44,樊树志《晚明史》、顾诚《南明史》(明清易代的心灵痛史)
近代
45,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才识卓著)
46,茅海建《天朝的奔溃》(以深厚功力揭示“中国必须现代化”的铁的逻辑)
47,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诙谐生动)
48,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最经典的戊戌变法史研究,让你见识康有为的天才与奸诈、狂妄与猥琐)
49,谭伯牛《战天京》(70后里史笔最好的,聚焦湘军研究),
50,刘忆江《曾国藩评传》、《胡林翼评传》、《袁世凯评传》(今人写的晚清名人传记里比较出色的)
51,高阳《慈禧全传》(对晚清现场最够味的还原)
52,马幼垣《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马幼垣雄霸,可与何炳棣、黄彰健并称“海外史学三雄”。他利用外文资料涸泽而渔,是其长处,这点茅海建都相形见拙。但其议论却也多文人臆想,比如认为应待英舰近海时万舟齐发,“一旦靠近彼舰,即可飞索攀登,短兵攻击。”这已是茅海建批评过的文人用兵。)
53,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作者分析了進士及舉貢共約四萬個案例,發現這些人祖上三代為布衣出身的比例很高,甚至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他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具有高度的社會流動性,遠遠超過英國十八世紀的情形。还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的地位轉移、社會流動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因素,比如清代晚期所廣泛施行的捐納制度,如何使富與貴緊密結合,且影響力量趨強;造成平民向上流動機會大減。该书被譽為討論科舉與社會流動最全面的一部經典鉅著。“寒门为何难出贵子”?将此书与唐长孺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对读,有豁然开朗之效)
现代
54,高华《红太阳是怎么升起的》(揭示毛如何在党内崛起,以及整风模式的淫威)
55,高文谦《晚年周恩来》(《大明》里说胡宗宪像媳妇,“上面得孝敬公婆,下面得照顾子女,同时还得伺候好丈夫”,这跟周恩来差不多嘛。毛47年渡黄河,周为证明浮桥是否稳当抢先在浮桥上走了个来回。作者以孟子的“以妾妇之道事君”论定周恩来,可谓一针见血)
56,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 》(毛似乎被斯大林和金日成合伙坑了)
57,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苏联武器支援对中共夺权的重要性)
58,《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幼稚,中共走运,险象环生)
59,杨天石《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作者以史料分析证实中山舰事件并非蒋阴谋。此外可参读《杨天石解读蒋介石日记》、《郝伯村解读蒋介石日记》,虽有美化,但蒋肯定没共产党说的那么坏)
60,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民国党组织缺钙)
61,《两个局外人的对谈》(对长征北上与南下之争里张国焘与毛泽东的心理揣摩很精彩)
62,金观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香港十卷本,目前杨奎松韩钢那卷还没出)
全球
63,戴蒙德《钢铁、枪炮与病菌》(一部从技术角度写的文明史,提高了历史学的自信心)
64,吴军《文明之光》(中国人写的最好的文明史)
65,《理性乐观派》(改变你对核电转基因等新事物的恐惧和偏见)
6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民主的原型其实就是乡镇自治。乡镇是一个人日常生活所能够到的物理空间,也是熟人社会,她踩实了个人利益,能涤荡空洞的群众、人民、国家等大词的蛊惑。所以,乡镇自由才会有健全的个人主义,由乡镇自治往上发展到县、市、省、国民主,才是健康的立国思路。美国人施坚雅认为,中国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区域社会中,这个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就是集市,等于现在的乡镇。他能洞见这点,估计是其美国乡镇生活经验所致。这也说明中国传统治理着眼于乡,其实是受了血缘宗法的束缚,这也算保守性。但以现在互联网和城市化的发展,我觉得乡镇单位是可以上移到县区,甚至是市)
67,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对法俄激进思潮溯源并进行病理剖析)
68,高毅《法兰西风格》(以年鉴学派方法治史,精彩纷呈)
69,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作者认为,茶水消灭了细菌,这让中国的唐宋时期的人免于疾病困扰,还增加了营养,这让广大的人口能持续创造财富。日本能够免于年,年和年的霍乱,也与他们全民饮茶有关。而英国全民饮茶时代,正是18和19世纪,刚好也是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保障,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这都归结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
70,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以青花瓷为媒介的全球文明交流史)
71,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正如很少有人注意到马镫的发明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重构世界版图的.也很少有人意识到集装箱如何成为全球化的幕后推手。《世界是平的》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如何成为把世界变平的“推土机”,而事实上.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集装箱这种看似低技术含量的发明早就成为使世界变小、变平的巨大力量)
哲学
72,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叙事迷人,读完你会有身体的敏感部位被触碰的感觉)
7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论述精辟)
74,陈嘉映《说理》(说理透彻)
经济学
75,张五常《经济解释》(最有原创力的中国经济学家)
76,周其仁《城乡中国》(理解中国最透彻的经济学家)
77,曼昆《经济学原理》(入门)
78,陈志武《金融的逻辑》(入门)
79,黑兹利《一课经济学》
80,索维尔《诡辩与真相》
政治社会学
81,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解差序格局)
82,许良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
83,何伟《甲骨文》(另外有《寻路中国》、《江城》组成三部曲)
84,刘瑜《民主的细节》(通过细节阐述美国民主制度)
85,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了解美国制度必读)
86,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以事实-过程法精彩呈现上访中的权力运作)
87,金耀基《中国政治与文化》(金耀基不愧是华语世界重要的政治学者之一。其“行政吸纳政治”说有三要素:一是,政治化程度不高时,政府与精英整合;二是,政治意识觉醒时,发展为精英与民众整合,即民主化;三是,整合以法治保障下的自由为基础。康晓光只见第一点,错把金说当维稳工具。强世功则臆想第二点有赖国家主权撑腰,这两5毛理论家理解不了港人对英国法治传统的珍视。从97年后的事实来看,港府是要“还政于民”,而土党才是要再行“行政吸纳政治”,以主权统摄民主权利,干扰和阻碍香港民主化发展。精英整合只有在大众政治化低的社会才能达到安定目的,比如,00年代搞的给私企老板入党、当人大代表。但社会一旦经历“社会游动”的过程,政治意识迟早会觉醒,这种整合就没什么用了,必须民主化才行。近些年边疆的族群冲突,北上广的本地人与外省打工者的冲突…都是典型)
88,穆勒《论自由》、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伯林《自由论》(了解“自由”)(了解民主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萨托利《民主新论》;了解共和读王天成《共和国三论》、《联邦党人文集)
89,苏力《法律与文学》(法学界文笔最好的)(入门读《法律之门》
90,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也很精彩)
新媒体
91,波兹曼《童年的消逝》(电视对人的影响)
92,凯文凯利《失控》(互联网圣经)
9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传播学经典,“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
94,桑塔格《关于他人的痛苦》(马航事件中,官媒为何热衷煽情?通过影像乃至社交媒体去“观看”他人的苦难,容易产生“同情”,但同情需要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进而产生无力感和冷漠。但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就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就是清白的。这种寻求清白的心理,官方比网友更需要。桑塔格认为,美化是摄影机的经典功能“把凄惶放大,或许能激使人们多点关怀,但也可能令观者感到 的苦难太过硕大无朋,太过宏观壮丽”。其实中国文言文也有这种美化功能)
95,徐敏《现代性事物》(有些分析挺有意思,比如,《新闻联播》为何具有心灵鸡汤效果?她开始时的音乐是由管弦乐演奏,包括一个c大调和弦的强调部分和一个辅助性的a小调和弦的展开部分。前者有提醒功能,给人庄严稳定崇高感,《东方红》也是这调;后者舒缓上升,提醒观众以平静有所期待的心态进入节目观看,给你一种置身于民族国家的感受。再比如,播音员的表情并非人的面容的自然呈现,而是一种稳定、严肃、庄重的身体形式,具有官方的表演性。观众对播音员过分偏好只会减弱新闻联播的官方性,因此新闻联播要防止偶像或明星胡诞生,播音员也就不能太漂亮,容颜必须适中,必须是一种人的长相的标准化、平均性及其基本的正确性显现形式。问题意识5星,但对概念没吃透,《香车美女》让我有些失望,缺乏精神分析深度)
96,汪民安《论家用电器》(为什么洗衣机能够被机器代替而做饭却不能?……人们很少会说,她热爱洗衣服,她擅长于洗衣服,洗衣服甚至构不成一个行业。从来不会出现一个洗衣大师这样的标杆性人物。如果手的行为并不带有艺术意味的话,它大概就能被机器所取代。也可以说,机器能够在艺术匮乏的地方大行其道)
诗歌
97,《唐诗鉴赏大辞典》、《宋词鉴赏大辞典》(必备)
98,《顾随全集》(诗词研究大家)
99,《叶嘉莹著作集》《演讲集》(顾随弟子,治学成绩其实超过其老师)
,《郁达夫古典诗词笺释》(二十世纪上半叶古诗词第一,“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释》(二十世纪下半叶古诗词第一,“哀莫大于心不死”)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感受下现代最有学问最有风骨的文人的内心世界)
散文
,周作人自编文集(普通读者没必要度全集,知堂研究里母目前刘绪源《解读周作人》最好)
,张岱《陶庵梦忆》(夜读紫禁城出版社《陶庵梦忆》,不觉已天明。张岱之文情切意幽,栾保群之注切中肯綮,十竹斋之图清幽韵雅,该书装帧精美、排版疏朗、字体得宜,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中国书,章诒和在其《四手联弹》里写了篇《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
,黄裳文集(书话第一)
93,汪增祺文集(文人谈草木虫鱼吃第一)
,《王鼎钧回忆录》(当代散文第一)
,高尔泰《寻找家园》(大凡画家行文,多是明亮干净,因为他们卓越的审美情趣不允许自己文字芜杂拖沓,丰子恺、黄永玉、陈丹青如此,高尔泰也如此。但高尔泰的特出还在于他龙性难驯的心气和苍鹰一样的眼力。而同样是昭示“美与伦理相关”,比起艾胖的直接、粗勇和号召力,高尔泰则有着西门吹雪的孤绝和悲剧感。针对某些人“以延长痛苦作代价,分期付款买民主,比较便宜”的说法,高先生回答:“这就要看占便宜的和付出代价的是不是同一群人。还有历史无序,谁来保证支票兑现?”确实,如果付出成本总是夏俊峰这一批人,笑蜀、萧功秦、吴国师之流的”成本小“良心何安?)
,梁实秋《雅舍文集》(深得英美文学法脉,却没有胡兰成的做作,也没有董桥的甜腻)
,胡兰成《山河岁月》(尽管做作,还是有才,“秦朝的作风使人佩服,但是不喜,碰上那法,总是它有理。早先六国亦无道,人民遭到损害,但觉得自己是理直的,对方是妄人,你只要火烛小心,当心他的像水火不留情。秦朝可是连你做人的信念亦要经过他核准,而且人得从他的干部学习,以吏为师。秦朝以私情起,而亡于不许天下人有私情,自古江山如美人,她只嫁与荡子,刘邦即是这样的荡子。他的人妙乐自在,无可无不可,秦朝丁是丁卯是卯的江山,碰着他就豁啷一声都坠地,给破了法了。汉朝的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朝人世的城廓山川,田里庐舍,便好到像荷叶荷花,人则可以往来游戏。孔子赞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汉朝人从这悠余活泼里出来行动的大力,此即是可以兴,《两京赋》里的山川草木城市闾阎有现世的美好,此即是可以观,而出得起荡子荡妇,天下世界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此即是可以群。”)
,董桥《中年是杯下午茶》(尽管甜腻,还是有才,比如“中年是只想吻女人额头不想吻女人嘴的年龄”,实在妙不可言。)
评论
,李劼《百年风雨》(见识可观,虽然论证多文人意象)
,张远山《寓言的密码》、《齐人物论》(才气逼人,元气淋漓,后又有《庄子奥义》等庄学奇书)
,梁文道《常识》(时评里只有他跟南方系的长平写的是值得集结出版的)
小说
,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审美理解读《蒋勋读红楼梦》,深度理解读李劼《论红楼梦)
,西游记(李卓吾批评本)
,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
,三国演义(毛宗岗批评本)
,金瓶梅(《金瓶梅》比《红楼梦》更全面深刻,更严厉,也更慈悲。《红楼梦》也是一样,对贾宝玉和他的女儿国是赞美有加,对赵姨娘、贾链、贾芹、晴雯嫂子则未免下笔太狠,完全是反面典型,丝毫没有生存挣扎和人性光辉,这不符合弗洛伊德以后的人性观。相比起来,西门庆府上的人有着各种世俗的欲望,真实多了。普通人读通行本就行,深入的话读香港版词话本、绣像本,以及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
,鲁迅全集(鲁迅研究理想的不多,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陈丹青《笑谈大先生》比较靠谱)
,萧红全集(萧红的《生死场》好就好在看到了“文明”以下的生存挣扎和爱欲冲动,她没有太太小姐的鄙夷,也没有启蒙者的居高临下,而是跟污垢世界里的人一起疼痛,这种疼痛经验诉诸文字就像是柴火米锅烧出的喷香锅巴。而写《呼兰河传》的萧红,无论语言还是技法,都已炉火纯青。“所以没有人看见过做扎彩匠的活着的时候为他自己糊一座阴宅,大概他不怎么相信阴间。假如有了阴间,到那时候他再开扎彩铺,怕又要租人家的房子了。”前面是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最后一句是“越轨的笔致”,鲁迅的艺术直觉相当靠谱)
,张爱玲全集(这世间,但凡有一件事物与张学玲有关,便是好的)
,沈从文全集(湘西赤子)
,金庸全集(武侠宗师)
,古龙全集(武侠天才)
,卡尔维诺文集(叙事大师)
,博尔赫斯文集(叙事大师)
,王朔文集(文字好,比如:“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门就是一溜脚印,跟踪别人经常被人家反跟踪,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窝子堵着山洞像守着冰箱一样样吃。”)
,钱钟书《围城》(学者是研究别人下蛋,作家是自己下蛋,读书种子也要凭小说建立自信,陈道明主演《围城》挺棒的)
,阿城《棋王》(文字好,比如“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
,王小波《黄金时代》(文字好,比如“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这时陈清扬的呻吟就像泛滥的洪水,在屋里蔓延。我为此所惊,伏下身不动。可是她说,快,混蛋,还拧我的腿。等我‘快’了以后,阵阵震颤就像从地心传来。后来她说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早晚要遭报应。”)
,东野圭吾《白夜行》(日本的宅文化和推理小说挺有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jt/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