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数据的比较楼市还有发展空间吗


  未来楼市还有上升空间吗?

  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

  站在瓜众的立场上看楼市,就算从今天晚上起停止盖新楼盘,大家也该吃吃,该喝喝,继续看一场没有国足的世界杯比赛。

  中国缺少房子吗?不差房。

  目前包括建设中的房子,总销售面积高达38亿平方米;这个数据不是全部,由于企业破产,断供引起的法拍房也在马不停蹄地以几十倍的增速扩大二手房的存量市场;如果明年实行房地产税,楼价不涨,与货币贬值率错位,还会有大批的二手房涌向存量市场;不仅住宅房如此,办公性的商住随着大批的市场主体注销,空置率也将大幅提升,也会是一个买方市场。

  城镇化的比较

  专家习惯做比较,说中国房地产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其实,中国的很多错觉都是自以为是地比出来的。

  比如城镇化,世界发达国家高达86%,最近神气得不得了的卡塔尔为99。2%,中国2021年是62.51%。但是,中国有一半是农业人口,我们离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目标相距得十分遥远,三农学者也谈不了这个问题。如果农村还是保持传统的耕作方式,那么城镇化的推进已经到头了。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城镇化就成了资本的恶性扩张。

  面积的比较

  还有一种比较,中国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41平方米,其中,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是36.52平方米,而美国是67平方米,德国是46平方米,这样一比,专家们得出了中国住房面积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收入的比较

  这有点欺负咱中国的老百姓了,美利坚的人均GDP是我们的五倍。我们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1万人民币,美利坚是55710美元,折合人民币359413元,是我们的十倍,这就不用再推导结论了吧。如果中国的老百姓今天收入突然增加了十倍,那么,中国房地产的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收入与开发的关系上,开发商已经干得非常离谱了,仍然执迷不误,新加坡人均面积是27平方米,而新加坡的人均GDP是我们的六倍,那么,中国拼命救楼市的逻辑是什么呢?

  先稳住供应端吧

  这个问题已经讲了多次,是土地财政决定的。

  房地产在地方财政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2021年,美国财政收入GDP占比是31.7,中国是32.68,近五年的平均水平是36%,这可以说是,是两个非常能花钱的管理者,因为台湾是10.6,日本12.9,印度8.68,有没有高的,也有,德国是47.8,法国是53.8,但是,这是有前提的,是高福利国家,我们相反,财政的钱没有用于支持高福利。

  我们通常解读共同富裕是如何如何,总感觉要从富人的虎口拔牙,不是那么回事;虎口拔牙那也是管理者的事,是不是用于民生?这才真正关系到“共同”。共同体现于福利水平,体现于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养老的待遇,这才是全民共享,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我们什么时候实现高福利?我这一代人就算了吧,希望寄托在年青人身上。

  中国的财收占比如此之高,还是不够用,实际上,这个占比已经降了,2015是36.23,2019是38.63,但是,2021年已经开始减少,而土地财政收入是8.7万亿,如果这一块没了,那么,一下要掉下来7.6个百分点,为25.07。仅仅这样说还是不够清楚,因为,中国是分税制,地方留下的一半的税收远远支撑不了财政支出,土地财政收入的这个8.7万亿是地方的,如果没有了,地方财政收入要减半,这就严重了,这就是房地产的份量。

  一句话,救楼市救的是地方财政。

  今年救了,明年怎么办?

  靠什么救?金融十六条吗?三支箭吗?

  那都救不了,关键是需求端。

  老百姓的收入上不去,不但房地产救不了,中国经济也必受拖累,失去可持续性,但是,又如何提高居民收入?

  现在是地方财政更缺钱,不可能给规模以上企业货真价实地减免增值税,企业生存如此困难,谁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有人发钱吗,有高福利政策吗?在瓜众的意识中,有一个误区,总觉得收入低是因为企业太贪婪,仿佛干掉了私人资本,老百姓就富裕了,而且共同富裕了。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没有私人资本的时代,那个时代并不富裕。比较之下,改开后生活还是好多了,虽然存在着两极分化,但这是可以通过制度的力量加以控制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在民营经济承担着85%以上就业的前提下,民营即民生,老百姓走上富裕只有一条路,民营发展。

  问题的焦点是体制成本太高,民营不但发展不起来,而且在退却。

  所以,这是一个死结,怎么解?

  还须系铃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wh/127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