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www.bdfyy999.com/Photo/zhongketianshi/939.html每天晚上8点半,准时推送美文
见到他,
她变得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因为这几行字,因为那本借前妻的名气来炒作自己的《前世今生》里,胡兰成对自己和张爱玲那段非常自恋的情感描写,那段给自己涂脂抹粉的美化,张爱玲,便成了我们心中那个爱胡兰成爱得低到尘埃里的女子。
1
那个高傲的临水照花人,在爱情里,也不过是个傻子。被辜负,却卑微地追问:
在我和她之间,你到底选哪个?
不但如此,还把自己的三十万稿费也一并寄给这个负心人。
如果不是爱到了极点,谁会这样?
可是,我们忘了,这个高傲的女子,是一个从来不把金钱看在眼里的人。
给他钱,并不代表还在爱他,那不过是对一个有着一段旧情的人的悲悯罢了。
我曾经爱过你,我为你洗手做羹汤,我对你仁至义尽,当你已经被我写进了爱情的墓志铭时,你的一切都不再使我心泛涟漪了。
所以在若干年后,张爱玲接到胡兰成的书信,在信里,他谦卑而媚俗地问她:你还好吗?
张爱玲淡然一笑,把他的书信抛之一边。
爱了就爱了,无所谓对错,我坦然接受。
2
“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她这样的一个敏感、透彻、犀利凌冽的女子,早就看透了人性与世间的荒诞,如何会不明白爱的来去无常?
谁的一生不会遇到一两个渣男?
纵使你的才情纵横四海,也有被爱情迷住双眼的时候。
因为,恋爱中的女子,本就是蒙了心智的。
可是勇敢的女人,总是敢于直面和剖析自己。
对他人毫不留情,对自己也同样心狠手辣。
用笔如刀,刀刀见血,深入骨髓,刮骨疗伤。
张爱玲就是这样。
在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她那冷静自嘲的描写,一如她清冷孤高的性格:
我把我自己撕开了让你们看,满足你们那低俗的好奇心吧。
经历了童年的伤痛,亲人的疏离,初恋的背叛,战乱的颠沛,她已经看透了爱情的假象。
真正的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真正的懂得,不是依靠阅人无数后的聪明,而是因为发自肺腑的心疼。
而这个真正疼爱张爱玲的人,叫赖雅。
3
年,张爱玲在离开上海、客居香港三年后,离港赴美。
她孤身一人,没有爱情,没有亲情,除了写作天才之外,一无所有。
她也早就不是那个“花来衫里,影落池中”的显赫家族(曾外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之后,而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奔波操劳的女人。
一张美国绿卡,是她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她遇到了赖雅,一个曾经和好莱坞许多影星有过合作的过气美国德裔白人作家——经济拮据、无固定收入和住所、体弱多病。
初次见面,那是一个黄昏。
在麦克道威尔文化营,他俩谈文学,谈人生,谈她的作品,谈美国主流社会,谈理想,谈过去、
现在、未来,谈婚姻,谈阅历。
两个饱经风霜的人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
五个月后,他们结婚了。
4
这段婚姻不被外界看好。
有人说,张爱玲只是想利用赖雅,等到他没了价值,就会被她一脚踢开。
有人说,张爱玲嫁给他太亏,太不般配。
什么是般配?
那些在我们眼里最不般配的爱情,往往有一些不为别人所知,却独独对“我”而言很受用的好。
而这些揣测,也不能不说有几分事实。
张爱玲在最初,确实有利用赖雅弄到绿卡的成分。
可是随着交往加深,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大她29岁的男人。
这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是真的在疼她,爱她。
他不会说一些美丽的话语,却会给她父爱般的宠。
他愿意花费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为自己美丽的妻子煮一杯咖啡。
张爱玲喜欢大都市,以为自己的才华同样会在美国被人赏识。
赖雅喜欢宁静的乡村,并且深知美国的文艺界并不会像中国那样欣赏张爱玲的才华,但他仍然义无反顾,陪着她到大都市碰壁。
为了让妻子生活得更好,赖雅不得不重新拿起笔,写一些很“烂”的剧本,为家里换来一点钱。
张爱玲38岁生日那天,赖雅用仅剩的食材,亲自下厨,做了一桌“丰盛”的生日晚宴。
而这些生活费和房租,都是他提前向电影公司预支的。
最后,他却没有写出公司满意的剧本,只好面临警察上门的危险。
就在生日当天,他已经提前知晓了警察要来。
于是,在给张爱玲做好晚餐之后,他偷偷地走了出去,在房子外面,陪着笑脸,卑躬屈膝地配合警察的调查。
张爱玲坐在餐桌旁,透过玻璃窗,看到了这一幕,心痛难忍。
打发走警察,赖雅回到屋子,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张爱玲的兴致。
那种卑微的姿态让张爱玲禁不住想哭。
那天,吃完饭后,他们又一起看了电影。
那是一部美国轻喜剧,张爱玲看着电影,一边哭一边笑。
电影散场,他们手挽着手,一起在深秋的旧金山街头散步。
也就是在这一刻,张爱玲看懂了面前这个男人,也看懂了自己的心。
比起胡兰成的多情,她更需要的,是这种深沉的,无言的爱。
赖雅知道她文字背后的忧伤,知道她高傲孤绝背后暗藏很深的脆弱。
5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是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句子。
写的时候,她以为胡兰成懂她。
他是那么轻易地就触摸到她情感的底色,在她明明写了断交信还要“死皮赖脸”地上门来,攻破她的防线。
因为姑姑的阻挠,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张字条:“明天你不要来了。”
她以为胡兰成再也不会登门了。
谁知胡兰成的内心非常“强大”,他不但照去不误,而且天天登门。
一去就坐在张爱玲的房中,谈诗论画。
她没有避开他的挑逗,接住了他抛来的劫数。
她以为他们琴瑟和鸣,他是唯一能够看透并欣赏她的遗世独立、与众不同的那个人。
她童年家庭的悲苦——
亲生父亲的殴打、继母的巴掌、亲生母亲的疏离,耳闻目见的大家族的凉薄和尔虞我诈,使她骨子里有了清冷和忧伤。
她渴望有一个人能够抚慰她,为她擦去那看不见却根深蒂固的泪水。
她呀,也不过是一个渴望温暖和怀抱的女孩子。
只不过这种伤痛和软肋,被她冰冷的文字掩盖了起来。
因为自卑,所以敏感。
因为害怕受伤,所以不敢轻易卸去铠甲。
她那用笔书写着的不屑一顾,其实深深地掩藏着骨子里的脆弱和伤痛。
遇到胡兰成的时候,她以为她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
谁知,有的人闯进你的人生,不过是给你好好的上一课,然后转身就走。
胡兰成,让她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渣男:
可以嘴上说着温文尔雅、柔情蜜意的情话,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笔雾里看花的香艳词汇,背地里却做着朝三暮四、自私自利、厚颜无耻的吃软饭行径。
他的懂得,只是因为他阅人无数后的聪明,些许才华后的技俩。
比起懂你,他更看重的是自己是否快乐。
所以他才会在张爱玲面前津津乐道于自己和其他女人的交往;
也会在别的女人面前说起张爱玲对他的大方,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他爱的,只是自己。
而赖雅,却是那个“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的那个人。
他才是真的疼她,爱她。
6
经历了世事沧桑,能够拥有一个宠溺她,爱护她,纵容她的人,才是张爱玲最终的需求。
一切“我懂你”,都比不上一句“我疼你”。
谁愿意一直高高在上,保持着孤傲?
那不过是因为没有遇到真正的怜惜罢了。
对于女人来说,男人的仰慕远远比不上男人的宠溺。
爱,不需要多么炽热。
只要你能明白我的脆弱,知道我的敏感和易伤,呵护我的灵魂和孩童般的天真,就好。
再强大的女人也需要有一双翅膀,可以护她周全,让她做回一个小女人。
赖雅,给了张爱玲这种感觉。
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喜爱,爱得心无旁骛。
7
年,因为作品一直得不到承认,张爱玲又一次离开美国,到了香港。
赖雅舍不得妻子,却尊重她的决定。
她开始给一家电影公司写剧本,却很不顺利,经常被退稿。
作为一个曾经才华横溢的作家,被退稿,不但是一种侮辱,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危机。
不幸接踵而至,赖雅在美国中风了。
张爱玲想立刻飞回去照顾他,却没钱买机票,只好夜以继日地写剧本,写得眼睛都出血了。
等到稿酬一到手,她就立刻赶回美国,给赖雅治病,精心照顾他。
此后,她没有再离开美国,一直和赖雅一起,过着清贫而快乐的生活。
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11年,直到赖雅去世。
8
张爱玲,这个多么孤傲清高的女人,从此离群索居,不接受任何人采访,不与他人交流。
因为,世界上那个最爱她、最疼她、最懂她的人,没有了。
她懂得爱,却被爱深深地伤害过;
她书写爱,却无法拥有倾城之恋。
在那个繁花落尽的金秋,她匮乏的内心充盈了,从此再也走不进、也不再需要任何外人。
没有被爱伤过的人,没有资格谈论人生。
没有被爱浸泡过的人,也白白过这一生。
张爱玲,用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一场风华绝代的才情,谱写出悲凉的人性之歌。
赖雅,就是这段人生中最温暖、最朴实无华的乐章。
作者:金小贝(如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wh/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