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张爱玲被误解最深的一本小说,揭发豪门婚姻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主播简宁

最近有一个叫“社畜”的词特别火。

社畜,顾名思义就是接近畜生的人,搜索引擎上一搜,冒出来的解释往往狠辣得令人难以直视:

被公司奴役,像“畜牲”一样卖力工作的上班族。

尽管如此惨烈,当代青年仍喜欢用社畜这这个词自嘲,但自贬背后更多的还是浓浓的心酸意味。

曾有一位叫卡夫卡的作家,用一位社畜青年的故事,惊艳了世界文坛。

他仅凭这篇小说的开头一句,就被封神:

“格力格尔·萨姆沙做了一连串的噩梦,等早上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发觉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虫子,正在床上躺着。”

一个人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变成虫子?

原来,作为家中的长子,格力格尔要帮父亲还债,给一家人生活费,还要承担妹妹就读音乐学院的学费,他只能日复一日的做着办公室的小职员,关于金钱的焦虑就像压在他身上重重的壳,最终把这个人生生地压成了一只甲虫。

这其中有没有我们的影子?做儿女要养老,做父母要养子女,房价越来越高,工资却不见涨……

我们肯定不会真正地变成一只甲虫,但是无形的壳也重重地压在我们身上,把我们渐渐压得变形。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人类有些痛苦和焦虑却是相通的,说起来可能很诡异,这位用德语写作的作家,让我想起的是中国作家张爱玲,一位我们熟知她的私人八卦,远超过她作品的女作家。

|张爱玲

/Part01

「情场的变形记,各怀鬼胎的男女」

一篇《倾城之恋》,一个极浪漫的名字之下是个极苍凉的故事。

它讲婚恋,却不止婚恋。和卡夫卡的主题很像的是,这也是一篇变形记,是现代人在感情上的变形记。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该错过这篇关于心理、情感的神作。

故事的一开头,28岁的离婚女白流苏在照镜子,她因为被家暴而离婚,没有谋生技能的她在娘家成了吃白饭的,处处遭人白眼。

她面临一个极其紧迫的焦虑: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当然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实现财务自由的常见方式,也就是嫁人。

|《倾城之恋》剧照()

于是我们的大龄离婚女白流苏看着自己的脸细细端详,最终松了一口气,还好,这张脸还看不出老。

如她所愿,很快她被一位名叫范柳原的豪门公子相中,这下,她离她想要的既有面子又有经济保障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但是面前还有重重阻碍,阻碍主要来自于两个人心中各自的算计。

|电影《倾城之恋》()

白流苏急于找一个人嫁了,因为这能给她长久的关系和经济上的保障,但她又不能太主动,跌了身份,毕竟大家公认的情场法则里都有这么一条:女人不能太主动。

而范柳原呢,他显然是有点喜欢白流苏的,但他心里也有很多计较,他的喜欢不足够为了白流苏这一棵树放弃一整片森林,他不想放开白流苏,但同时又不想被婚姻绑住。

各怀鬼胎的一对男女,究竟谁能得偿所愿呢?

/Part02

「难道非要世界倾颓,我们才能真心相恋」

范柳原显然是占尽先机的,于是他步步为营,让白流苏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他扮演着好男友的角色,带白流苏出入各种场合,导致白流苏失去了在当时对于一个女人无比重要的“清白名声”,没有退路,只能做他的情妇。

从这一点看来,范柳原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电影《倾城之恋》()

但是张爱玲狠归狠,还是慈悲的。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张爱玲的话,殊不知,张爱玲是借一位男人之口说出来的,而这个男人就是范柳原。

作为私生子,家庭破碎的范柳原并不是一位简单的渣男,相反,张爱玲令人意外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位从内心底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渣男。

而一直看上去处于劣势的白流苏也不是什么善茬,她太贪:既想要一份经济上的支撑,同时又想要爱情。

当白流苏的这一点利益之心撞上范柳原内心底对于真情那一点渴望,两人只能渐行渐远。

|电影《倾城之恋》()

那么,故事的结局该是彼此算计的两个人不欢而散吗?

并没有,张爱玲最终让他们成了夫妻。

当香港因战争而陷落,浪子范柳原和离婚女白流苏结婚了。

至于原因,就藏在这一段描写里: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对,就是谅解,对于彼此过往的算计的谅解,对于人本性的自私的谅解。

为什么步步为营的两个人,突然就休战了?讲和了?

|《倾城之恋》剧照()

因为在战争之下,他们看不到未来,纵使再玲珑聪慧的人,也算不到明天了。

他们唯一抓得到的,就只剩下彼此。

/Part03

「豪门悲歌:要钱,也要爱情」

一座城的倾覆换来的一段爱情可悲吗?

可悲,但是除了可悲,总还是圆满,还带点浪漫。

但如果真以这样小团圆式的结尾收尾,那就不是我们心中的“最狠”女作家张爱玲了,张爱玲到此并没有收手,她在《倾城之恋》的最后部分,添上了看似轻描淡写却是最重要的,也是被很多读者忽略了的这样一段话: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张爱玲曾说过,她笔下的人都是些不彻底的人。

白流苏显然是其中一位了,嫁入了梦寐以求的豪门,却依然不满足。要钱,还想要爱。

这样的白流苏,离我们的生活远吗?其实张爱玲的文字就像一面避不开的镜子,这面镜子里照出的都是我们每个人身上不可避免上的弱点。

|《倾城之恋》剧照()

在生活里,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不彻底的白流苏?

张爱玲是看似不留情的,然而张爱玲又是慈悲的。

她笔下的白流苏,像我们一样,自私是自私了些,但也曾有过完好无损的初心。

生于封建大家庭,见多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的白流苏曾经这样感叹:还是那样的好,初次瞧见,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东西。

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久了,你怎么分得清,哪一部分是我们,哪一部分是你自己?

这句话里面含着所有步入社会的人都必经的一课: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算计,纠纷。

为了适应,我们都不得不改变。因为就算你不算计,别人也要算。

那么在经历这一场“变形记”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维持着的初心?我们还能否真诚地拥抱彼此?

白流苏和范柳原这对关系中最可悲的一点在于:这两个人明明都渴望爱情,但是又给不了对方纯粹的真心。

这想给又给不了之间,就是横亘在所有人心中的那一面墙,一道坚不可摧的心防。

|电影《倾城之恋》()

在《倾城之恋》的开头,有过一个最心软,最慈悲的场景,在一面墙前,范柳原对白流苏说: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张爱玲为此悲哀过之后,还是在这面墙下冷冷一笑,说了一句: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是啊,哪里来的那么多场天灾人祸,帮助我们摧毁这道顽固的“心墙”呢?

想要了解更多名著解读

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wh/60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