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中俄等24国去美元化后,第25国正式亮剑


据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美元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份额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已经跌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从年的73%降到目前的不足62%),我们注意到,这种情况在08年次贷危机后非常罕见,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认为,可以肯定地说,每一种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统治都必须在某个时间点结束,美元也是如此。

但是,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可能会持续数十年。例如,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流储备货币,这个过程开始于年,而直到30年后,在年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才完全取代英镑。

而目前美元背后的机制众所周知,石油美元一词就是很好的说明,而《货币战争》一书作者詹姆斯瑞卡兹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释,他称,自从年尼克松停止了美元的黄金兑换功能后,则意味着沙特因石油出口收获的大把美元无法再以直接与美国财政部担保的价格兑换成黄金。由此,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开始破裂。

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时任美财长威廉·西蒙与沙特制定了一个不那么正式的协议,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支撑美元在全球的地位,美国迫使世界接受美元,因为每个经济体都需要美元来购买石油,换句话说,想要交易石油,就不得不使用美元,非美元国家需要购买石油,必须要支付汇率兑换费才能获得美元。而我们多次强调,在这一“协议”背后,是一种不那么微妙的威胁——美元“占领”沙特的石油。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现在,但现在,45年过去了,世界货币轮回史似乎又在重演,不管美国多么希望能够维持美元的现状,但历史证明最终光芒总会慢慢消退。对此,Zerohedge近日称,因中俄等多国的这些举动,45年前美元失控的困境或将再次重演。

这些举动包括,中国允许接受人民币原油期货作为结算的产油国,可以将结算兑换为黄金,另一面,争取更多中国市场的份额或也是沙特当下的一大重点,接下去,中国买家或也将在下半年用人民币从俄罗斯、安哥拉和伊朗等国买石油,这都意味着削弱了石油美元的作用。

不仅于此,俄罗斯目前正以清仓式的速度在减持美债(近一年减持比例达93%),更可能会放弃使用美元结算石油,甚至“日经亚洲评论”也称,亚洲应将石油等能源贸易结算向人民币和日元过渡,正是在这些背景下,伊朗已经不再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而倾向于使用人民币和欧元,伊朗此举意味着与石油美元体系做出了正式的了断,石油人民币或将成最后王牌。

而目前德法等欧盟国家也要在经济金融等事务上更独立于美元,并已经计划打造规避美元限制结算的支付系统,比如,欧盟宣布计划要用欧元来替代美元结算石油更像是一种45年前美元困境的一次预演。

要知道,美元之所以在全球金融中还保持有着主导地位,能成为全球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除了美国经济实力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元垄断并控制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清算中心SWIFT。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成立于年,其所提供的国际结算业务已经遍及多个国家,接入的金融机构更是超过1万多家,也就是说如果被SWIFT系统制裁就等于被剥夺了国际交易的权利和能力,由于SWIFT直接服务于美国,这就使得如果被美元限制结算则就无法进行收款和出款。

因此,建立一个独立于SWIFT的国际清算系统,是去美元化交易的一种途径,比如,近日,彭博社援引德法两国高官表示,欧洲要在经济、金融等事务上更独立于美国经济,已经计划打造规避美元限制的支付系统就是基于这个因素考虑的。

在十天前结束的G20会议上,法国和德国宣布,他们今年一直在努力的特殊贸易机制(Instex)现已开始运作,它将允许欧洲公司与伊朗等产油国家开展业务,通过SWIFT系统之外的交易避免美国银行的制裁,SWIFT系统以美元计价并事实上由美国财政部控制。

欧洲举措的重要性不容低估,这是摆脱美元作为世界贸易和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如果美元不再是世界贸易和储备货币,那又怎样呢?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可能不得不停止印刷剩余美元,美国在信用卡上建立全球霸权的能力可能会受阻。

从更长远来看,当前世界多国正在进行一股去美元化的浪潮,美国银行体系对伊朗等产油国家的美元结算限制,实际上推动了这股去美元化的浪潮。目前,中国和欧洲都在筹备和使用自己的石油交易和货币结算系统,按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的解释就是,石油美元统治世界石油市场的日子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在全球多国发起去美元化行动和中俄创造部分无美元化交易环境的背景下,投资者也正在寻找美元(或石油美元)替代货币的多样性,其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伊朗、安哥拉、委内瑞拉、伊拉克、尼日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卡塔尔、阿联酋、印度、越南、匈牙利等23个国家或已用不同的方法在商品经贸或金融交易领域中去美元化。

我们统计发现,这些国家的央行或在商品结算中“叫停”或减少美元的使用而改用本币或其他货币;或在石油贸易中抛弃或减少使用石油美元体系;或降低对美国公司资本的依赖;或在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区域内贸易采用避开美元第三种货币,而改用本币进行交易)等,最新消息显示,据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称,欧亚经济联盟也正在制定一个绕开美元结算的支付体系的共同制度。

比如,巴基斯坦央行早在去年就宣布,在与中国进行的双边贸易中放弃美元,只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再比数月前,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央行也提出了这种类似的去美元化方案。

不仅于此,据俄卫星通讯社稍早前报道称,伊朗央行表示,正在与俄土两国央行代表讨论使用本国货币代替美元进行交易的问题,而更早些,伊朗央行旗下的外汇网站已将美元排除在外,并正式用人民币取代原来美元的位置,并强调,美元将不得运作在伊朗对外的商业合作中。

最新的进展是,全球去美元化的火苗正蔓延至另外两个国家,进而去美元化国家上升为25个。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巴西和南非。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三周前报道称,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金砖五国拟打造统一支付系统BRICSPay,将创建一个特别在线钱包,结合金砖各国支付系统,交易方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任一金砖国家成员国进行支付,专家认为,落实该项目有助于减少对以美元为主导的SWIFT跨境支付系统的依赖,这在现在日益加剧的地缘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

不仅于此,我们也在近日提及,据俄副财长证实,中俄印等金砖五国也计划开始要建立自己的实物黄金交易体系,并且该计划于今年开始实施,从而绕开美元定价权主导多年的黄金交易和结算系统,同时,包括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及欧洲部分国家近来也加入到购买黄金的热潮中,现在每年各国央行买入的黄金已经超过了年全球矿产金的数量,因为,黄金一直被认为是美元最大的对手盘,而美元金本位制的解体事实上已经意味着美元的价值在不断被美联储的多轮量化宽松所稀释掉。

虽然,上面这些变化都给美元的主导地位带来了挑战,但它们还基本上处在减少美元使用量这个层面上,然而,中国除了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外,人民币更是使出一张支付“王牌”,这件事情就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或可以替代SWIFT系统来完成部分国际结算业务。

我们注意到,目前,已经能满足全球交易者差异化的结算需求,截至目前,CIPS共有31家境内外直接参与者,家境内外间接参与者,实际业务范围已经延伸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和规模的扩大,不排除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张“王牌”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球系统。

当然,中俄及欧盟如用本币结算石油后,更长远的意义还在于,可能将建立一种全新世界石油交易秩序,但石油美元不会消失,并将与多种石油货币共存,同时,这对石油人民币来说仍任重道远。

事实上,中俄除了在贸易和人民币跨境业务等领域加强合作外,在去年12月底俄一家银行更是首次向哈尔滨银行空运了大量的现钞,虽然金额不大(万卢布),但这次尝试意义非同小可,这就意味着中俄在绕开美元国际清算体系上进行了一次跨境现钞交易合作,这充分说明中俄贸易力度在加大及对彼此货币的认可,而我们更相信不久或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去美元化队伍中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股合力,同时,本号也将会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持续跟踪报道。(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taera.com/krzz/10748.html


当前时间: